劉隆看了一眼母后,轉頭對樊嫽說“我與母后商議要改革貢物,設定一個限額,將各縣超出限額的部分抵沖租賦。母后
說你算數好,薦你算這個限額。限額的要求以及如何計算10,我都寫在紙上,你先看,不懂地問我。”
樊嫽忙應了,心中一動,低頭看去,發現上面寫得十分清楚。不僅寫清楚了如何計算,還舉了例子,便是只會加減乘除計算的閻雪也會。
看完,她心中即是失落又是欣喜失落的是紙上寫得極為清晰,沒有機會與皇帝交談;欣喜的是上面寫得極為清晰,要求明確,很容易做好,就只是繁瑣些罷了。
樊嫽收了神,將心思放到工作上,命人從尚書臺取來近十年來的各縣租賦數據,又叫人去蔡倫處取來貢物定額,然后埋頭演算起來。
東漢郡國一百多個,每個郡國至少又有七八個縣,對于沒有exce和計算器的時代,這個計算量不算少,
唉。
劉隆寫完計算步驟時,自己都郁悶不已,要擱上輩子有電腦,就幾分鐘的事情,但現在嘛,估計至少需要兩三天。
張師傅要是會制造計算機,該多好啊劉隆發出天馬行空且不切實際的想法。
張衡若是知道他的想法,一定送他三個字想得美
樊嫽的計算倒是挺快的,次日下午就給了劉隆限額的數值。他接過樊嫽的計算步驟,低頭復核,又查了關鍵的步驟,發現不差。
數值又請鄧綏過目,得了她的同意。
樊嫽就以長樂宮的名義寫了兩封奏表,一表在崇德殿留存,一份下發給尚書臺,著其討論。
大臣對于皇帝主動裁減用度,躬行節儉十分歡迎,但這次涉及到朝中的財政收入。待看完樊嫽估算的沖抵財政數據,尚書令和大司農咬咬牙同意了。
這可是從崇德殿后殿出來的奏表,一定得了皇帝和太后的同意。
沖抵的數據雖比著財政收入微不足道,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對于如今的大漢而言,不少了。這讓大司農朱寵肉痛不已。
大司農朱寵有些不滿,低聲嘀咕道“為什么不抵沖少府的收入”少府的錢帛主要供皇室使用,貢物也供皇室使用,沖銷少府兩相便宜。
尚書令攤手道“每縣上交少府的稅賦有多有少,甚至沒有,這如何抵銷朱公與其抱怨國庫收入減少,不如上書請求將少府中的一些進項劃入大司農。”
朱寵的眼睛一亮,拍手贊道“好主意。”
尚書令又笑“朱公可要適合可止。這些年陛下和圣上的賞賜都是從少府出的,有時連賑濟的錢帛也出了。陛下圣上的用度比之前朝已經少了許多。”
朱寵聞言,微一沉吟,下了決定“我少要點便是。”
尚書令
大臣討論完,鄧綏命樊嫽寫了詔令,交付尚書臺用印,發布天下。
秋雨過后,進入冬日,天氣越來越冷。
鄧騭突然過來,一臉沉重地道“陛下,忠兒去了。”
什么
劉隆大吃一驚,鄧忠是母后幼弟鄧閶的兒子,也是鄧訓一房第三代最小的孩子,約莫十歲左右,怎么就突然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