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練,既然他敢給輔助支招,就一定不怕你問,為何不直接去找他”
說完這句之后,又是
“況且,我覺得你有些多想。說不定他只是隨口一說,給了明羽一些啟發。”
分析師雖然沒有說明白,但主教練仍然能夠從對方口中聽到潛臺詞
能贏,不好嗎
對于戰隊來說,只要能贏下比賽,還有什么可以質疑的呢
就算是寧玨有什么想法與打算,最終也沒有對st造成傷害不是嗎
從對方的口中,主教練聽到的無不是對于寧玨的認可。
st的主教練忍不住苦笑了一聲他不明白,寧玨這個人好像有一種天生的魅力,只要與他共事過的人,哪怕分開,都會對他十分信任。
猶豫了一晚上,最終,主教練仍然沒有選擇去找寧玨。
“人家當然不會害怕你去找,人家玩的是陽謀。”
前一日,主教練幾乎快被分析師說服了,打算放棄這個想法,后來是實在糾結,才找的自己這位朋友。
好在老朋友懂他的糾結,一口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經過這么一回,你們隊伍想要磨合,就要花費更多的功夫咯。”何教練的老朋友說。
以老友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對于一個新隊來說,磨合其實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
在這個時間點,隊員們相互熟悉,了解對方的脾性。
在有意或者無意的觸碰中,大家根據性格、實力、資歷、名氣等一系列因素確定自己的位置與扮演的角色。
由此,通過確定的角色,再衍生出一系列的打法,這也是獨屬于戰隊本身的打法。
st情況特殊,磨合階段自然是會時間更長。但正常磨合出來,效果未必不好。
可惜在巨大的業績壓力下,有人橫插一腳,直接結束了磨合期。
“如果再連續輸幾場,你們應該內部就會理順彼此之間的關系。”
他不認識st的新隊員們,但知道能夠打比賽的選手們的脾性。
內部吵鬧是一方面,在面對終極生存壓力時,彼此最終都會選擇退讓。
他們不能接受明年自己沒有工作。
“就算沒有你說的那位小朋友支招,你們隊內最終也會像現在這樣打。”
ke作為st整個隊伍中最強的一點,在比賽的壓力下,無論是中路也好,下路也罷,最終都會選擇暫避鋒芒。
可是,這種心甘情愿的蟄伏,又與下路組聯系替補,一起搶了中路的工作不是一個性質
。
如今,替補中單上位,原本的中單顯然會不服氣,連帶著打野與上路也會冷眼旁觀,游離于中下的小團體之外。
甚至為了不被孤立,兩人甚至會更加緊密的抱團。
如此一來,在上野無法主宰游戲的版本中,為了贏比賽,只得靠著保下路這一種打法。
在常規賽里,兩隊之間打bo3,一招的確可以吃遍天下鮮,可是到了季后賽呢
想要打贏bo5,隊伍積攢足夠多的戰術體系,隊員能夠拿出來足夠多的英雄來扛ban位才行。
這一通分析,聽得何教練額頭上冷汗直冒。
這些道理,他未必不懂。只不過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業績壓力之下,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琢磨這些。
在勝利之前,如果他有十分的精力,其中五分放在了訓練上,還有五分被焦慮的管理層占據去。
著急忙慌間,他根本不知道選手之間發生了什么,這件事也是管理層確定了讓許留月上,他才知道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