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去,琇瑩仨人便看見眾將軍跪坐在座位上,氣氛沉重,他仨立馬斂起笑,悄咪咪地潤到最末端。
楊端和1氣得拍岸,將軍脾氣火爆,“跟他李牧干我就不信這肥下入不得了”
他說完其他副將也開始燥動,都說要跟趙人打。
只有王翦和蒙老將軍沉默不語,琇瑩算了算時間,還有大半個月五國聯軍便要攻函谷了,若是在五天內未攻下只剩咫尺的邯鄲,函谷關便是陷入困境。
若函谷關被取下,秦川八百里,便無任何天塹可阻擋六國鐵蹄。
而現在這樣,琇瑩知道這是在這個時間內,他們根本就打不過趙國的“塞上長城”李牧。
現在撤兵回援函谷就是最好的方法。可現在這樣灰溜溜地撤回漳水流域,太丟人了。
琇瑩知道這些將軍的心情,本來以為這是直接滅國的一戰,沒想到被個橫空出世的李牧給攔下來了,真是遺憾千載啊。
琇瑩心里也隔應的緊,他阿兄想要的趙國,沒了。
他阿兄想要的,他沒搶到。他在下首被這想法氣得咳了幾聲。
眾人目光聚集到他身上,琇瑩沒有想到會突然成為中心,但好在他還算鎮定,毫不畏懼各位將軍的眼神,淡定開口,“我覺得五日后就該回援了,若函谷一敗,盟軍長驅直入,我們連漳水都拿不到”
他站起來,用眼神掃視了一周,原本欲以士氣論想反駁他的人,頓時悻悻低頭。
“回程馳援擊退盟軍。”琇瑩俯下身子一拜,“請諸將軍為秦議,秦不能淪為砧板魚肉。”
蒙老將軍點頭同意回援,將軍們商議著三日后退兵,至少他們要在放些狠話再走
回援的事情定了下來,但琇瑩還是因為沒給他哥搶到趙國而生氣,他越想越氣,氣得晚上睡不著。
于是他深夜喊同樣心有不甘的李信和蒙恬起來,布置了今晚的戰略目標,他們得給李牧使點兒壞,讓他混不下去。
于
是他仨就著月光寫了一篇千古遺臭的致李將軍書,這封信被稱為輿論戰的最早完美案例,給趙王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為日后一舉將“趙國長城”李牧搞下去奠定了很厚的基礎。
大概內容是我是秦王幼弟秦琇瑩,十分仰慕將軍戰場以一敵百的風采,故來信想與先生論兄弟交。
既是兄弟,我自然想說幾句心里話,當今趙王昏聵無能,將軍卻多謀善斷。余欣賞將軍才華,不忍將軍明珠暗投。
琇瑩感將軍而今風姿,愿率秦軍退居一射。琇瑩斗膽愿與將軍劃漳河為治,平分趙氏。
余期若將軍登頂為王,必可為趙氏百姓謀萬世之福。趙秦亦可百年交好,再無邊患。
這封信寫得洋洋灑灑,他仨仿佛被以前教書的先生們附身,寫了三大卷,還邊寫邊笑猶嫌不夠。
第二天的時候,琇瑩便登上城樓,見到了李牧。
然后說出了那句名言,“而今時局,天下英雄,不過君與我阿兄耳。”1他笑著與城墻之上的李牧對視,他笑得清雅,“琇瑩手書一封,向君陳情。”
這封信也是伴隨著琇瑩話落,被蒙恬用長弩給射到城墻之上。
據說李牧將軍看完之后,氣得大罵賤豎
但隨著秦軍退出趙國,只打算占取漳水之后不久,信的內容和琇瑩那句話在趙國便不徑而走,一時之間趙國大振,趙王遷將李牧給調回邯鄲,名為任相,實為軟禁。
而此時命令向六國探子往趙國再次傳播謠言的阿政,和李牧可憐境遇的始作俑者琇瑩隔空打了一個完美的配合。
果然,嬴秦王室的人心都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