琇瑩最后是帶著滿腹怒氣和蒙毅一起出去的,他剛面對張蒼的溫笑面色在出了牢房之后瞬間沉了下來。
他登上馬車,靠在車壁上,面色不虞。
“我一直不溫不火,想著搭個底,慢慢引導人心向我大秦。李斯自儒家上書后一直有大規模搜書而后焚書的念頭,我卻一直覺得太過野蠻,千般規勸。”
“可只有一個來認錯的儒生和蒼今天的眼淚倒讓我醒悟了,絕對的自由只會讓不知恥的人以為我軟弱,加重他們的放縱。”
蒙毅面色也是陰沉,但聞言還是惴惴,他不希望公子因為一時的怒氣影響自己的判斷。“公子要站丞相,支持搜書焚書了嗎”
琇瑩搖頭,他捂著眼苦笑,將手臂支在車壁上,“禮遇百家是為了在天下萬民間的名聲,一旦焚書便是徹底失去在士子間的名聲,我不欲如此。”
臣子甚至君王都可以進行暴力之舉,可國不行,國家必須立身之正,光明正大。
他嘆了口氣,“我昨日確實想了個計策,本想盡快考慮周全,將提案交給阿兄,但我現在覺得這法子不適合現在的大秦。我也在考慮。”
眉心緊鎖,他在思慮秦國未來,這條道路他忽然迷茫。
他的堅持對嗎李斯的方法確實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蒙毅未有吱聲,他們二人一起陷入沉默。
良久,琇瑩才嘆息道,“死馬當活馬醫吧,今天我必要拖住通古,焚書只利于一時的統治,而大秦是要走很遠的。”
焚書是快,可能在焚書后還能穩定天下的只有阿兄,可阿兄只有一個。
大秦在阿兄手下像一只山鷹一樣飛起來,他希望大秦永遠不要停下高飛,哪怕這次可能要當庭忤逆他的阿兄。
等車到了宮門口,琇瑩下了車,迎面正巧撞上了李斯。
“通古,早啊”
李斯在前面聽見了他聲,駐足等待。
“公子。”
琇瑩點頭蹦上了車,與他并肩而行,蒙毅跟在他們身后,碩調轉馬頭去馬廄。他們誰都沒理站在宮門口的儒家孫叔通。
琇瑩一邊朝前走,一邊與李斯搭話,他說出自已還沒有想好的點子,他顧不了太多,只想著擺出自己的立場,讓李斯慎重一二。
“上次你與我說的焚書之議我還覺得不好,搜書不如聚書,千金買馬骨,高名買萬書,我想了個點子,覺得好極了,我而今雖還未理出個頭緒,但還是想與通古你細說。”
所以今日被儒家惹出的焚書之議可別再冒頭了,阿兄現在一定在氣頭上,可以收拾儒家,但不要焚書。
李斯作為法家話事人,也是愚民,弱民思想的信奉者,他見了琇瑩的態度就皺眉,清瘦的臉上滿是不贊同。
“公子,“以前是諸侯并立競爭,需要鼓勵自由的言論來招攬賢才,而現在天下平定,陛下統御四海,法令皆出于陛下,不會有誤。百姓歸于地,士人學法更好的遵從陛下的御令
。公子所推人言自由,可現今儒生們不學習當今的法令卻學習周禮,以此指責陛下,迷惑黔首。您原先說的放任百家傳教立書自流,思想碰撞交流。我不同意。陛下更不會同意,儒家的態度并不稱意,公子莫要求情。”
“公子于陛下而言,應是臂膀,而非掣肘。還望公子擺明立場。”
儒家這次可算點了火,好不容易找了個借口,焚書一舉,李斯勢在必行,或許兄長也覺得可行。
琇瑩苦笑,他眼里透著澀意,悲傷化不開。
他怎么會想忤逆阿兄,他從來沒有和阿兄唱過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