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早已在他的調動之下聞肉而動,侵吞了齊國綢緞等生意。
至于鹽鐵煤礦等的重要物資,他正在要人將這些資產進行統計,收進國庫。
尤其是齊國鼎盛的鹽業,齊地盛產海鹽,當然并非是蒸餾海水,而是依靠它豐富的因海而生、含鹽濃度比正常海水高四五倍的鹵水。齊地大多鹽產自位于濟水流入大海口的渠展,渠展所產的鹽叫做“渠展之鹽”,產量驚人,一年可產三萬六千鐘,可以換得一萬一千多金。3
所以他最是重視,鹽屬必備品,在有些缺鹽之地價比黃金,他私心想改善民生,把鹽量提高,打下鹽價。所以不光是原本的官營,他饑不擇食到就連私營的專產黑鹽的小鹽廠他都吞了。
他又從官方調了幾千架鼓風機提高產鹽的效率,在原有的基礎上,又設計開辟了幾條到秦的道路方便鹽的運輸。
這些鹽制好直接被運往一些鹽產量稀少的地方,第一批鹽到了楚國,很快打下了當地鹽價,就比齊國的鹽價稍高一些,雖然還是含著鹽稅,但比以往便宜多了。
他主張統交的一稅制也理出了個大概,大概就是不用改,他給商人再加點稅就完了。
秦國原本的稅法已經很完善了,又經過他和李斯等人的修改更是將其簡化,規定農只收田租稅,戶賦稅,以及按照自己情況交的稅種,例如關市之征、山澤之稅,學宮的吏到各方后也照著旨意,或是偏遠地區靠著公報收稅。
加上路修得快,阿政對秦的情況了如指掌,有些地方會有災,他會直接下令減稅,邯鄲郡就曾因震將原本的十稅抽一降到了十四稅抽一。3
他對民力的使用幾乎是每位開國之君的模板,得益于完善詳盡具體的戶籍制度,阿政,可以直接是通過這些分配哪里可以征發多少民力、哪里可以多征糧食、哪里需要休養生息。
他幾近完美的掌控著這個偌大的帝國,如每個精益求精的修復師一樣填補著由于分裂過久來產生的裂縫。
秦對于行商坐賈亦有法,且行商環境比較寬松。商人需交諸如關稅、市租、酒稅等商業稅,鹽鐵稅和以私營手工業為征課對象的工稅等。4
這些看似多,實際上對比那些個秦商這些年撈得簡直是九牛一毛,他們現在有琇瑩約束不敢模仿他們的前輩呂不韋那樣奇貨可居,可不代表沒有心思,人一旦有了錢,便妄圖沾染權力。
琇瑩與他們交往久了,自然清楚他們手里有多少錢,所以提了給商人加一成的商稅的提案,然后著手挑選部分大商去給他開辟絲綢之路。
他這邊做完之后,怕被罵,沒像以前一樣直接拿提案就去找阿政,他遞了加商稅和鹽稅的提案,又附了一張道歉的條子。
阿政看到就冷哼一聲,將條子退了,不接受條子。但提案還是很快批了,事情便定了下來。
看到琇瑩下面勸他不要收兵建金人,因為金人沒用,除了擺著那杵著基本上沒用的諫言時,手上的青筋都蹦了起來,舊火疊著新火。
阿政直接抽出了自己的泰阿劍,支額讓人喚在財務部辦公的琇瑩過來。
那邊的琇瑩接了阿政退回的條子,笑起來。
他數著數,三百,二百九十九。”
果然到零時,阿政的侍人準時到他身邊,把他請走。
琇瑩見侍人過來,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乖乖的跟著出去了。
他確實是實話實說,真情實感,才不是想見阿兄,故意貶低了一下金人。
他那么善良,怎么可能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