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
先帝駕崩后,王妃便從平南王府搬去了宮里。
新帝的登基大典還在籌備中,但人人都已經開始稱呼她為“皇后”。
皇后入主后宮的第一件事,便是安置先帝留下的太妃們。
先帝駕崩前曾給皇帝和沈相留下口諭,要求后宮的妃嬪們都為他殉葬。
但這些太妃的年紀從十四歲到六十幾歲的都有,且數量眾多,身份牽涉甚廣,許多官員的家眷都在其中。
是以和沈相商議之后,皇帝還是決定瞞下先帝口諭,以登基大赦的名義,將太妃們送去行宮安度余生。
因為先帝曾做過的事情,皇帝并非多么孝順的人,更不會僅因先帝一句話就不顧后果地抹殺如此多人的性命。
皇后要做的,便是擇一處合適的行宮,再命人將太妃們送過去妥帖安置。
看著女官已經提前整理過的名單,皇后身邊的嬤嬤不解道“娘娘,這些太妃怎的都沒有子嗣”
皇上還是平南王時,便只有前太子一個兄弟。
皇后瞥了她一眼,并未解釋,只說“讓小廚房把煲好的湯溫著,二皇子今日應該會進宮來。”
祝尋在孝期內不能食葷腥。擔心他整日待在軍營里身體會吃不消,皇后便特意命人用藥材給他煲了些補湯。
待嬤嬤退出去,皇后才細細回憶起自己剛嫁給祝南川做續弦時曾聽過的傳言
先帝的發妻在她產下次子祝南川后還不滿一月便病逝了。先帝登基時追封發妻為皇后,多年來,即便后宮年年都會進新人,后位也一直空懸。
先帝的女人很多,但據說自進宮第一日起,她們便都被喂了絕嗣藥,是以先帝膝下只有兩個兒子。
幸得如此,祝清死后,便也省去了祝南川再和其他兄弟爭奪皇位的麻煩。
思及這些往事和傳言,皇后不由得想到,祝家的男人和他們的發妻之間似乎都沒有好結果。
先帝的發妻早逝,祝清的發妻死在他自己手上,祝南川的發妻則是被先帝毒殺。
像是一個非得以女子的性命填補的,逃不開的詛咒。
就連下一輩里,祝隱洲的妻子也要同他和離。
皇后很喜歡沈晗霜那個孩子。情愛是獨獨會困住女子的牢籠,與天潢貴胄做夫妻更會讓人身心俱疲,沈晗霜決定從中抽身,皇后也替她覺得欣慰。
她這個續弦如今雖成了皇后,卻還不知最后會是什么下場。
但無論如何,她都會為自己的兒子祝尋挑一門好親事,為他選一個能同他琴瑟和鳴,情投意合的妻子。
嬤嬤再進殿來時,向皇后提起“娘娘,二皇子正在向陛下稟報軍務,過會兒便應來您這里了。”
“好,”皇后神色柔和,吩咐道,“讓小廚房做幾道他愛吃的菜備著吧。”
“是。”
皇后等了沒多久,祝尋便過來向她請安。
祝尋進殿時狀似無意地去看母后的臉色,見她似乎并無不悅,他才放心了些。
祝尋今日進宮后才知道,雖說父皇沒有別的侍妾,待他正式登基后,母后會是名正言順的皇后,但父皇想追封已故的發妻為端靜皇后。
他是小輩,不好議論父母之間的感情關系。父皇追封端靜皇后一事,祝尋雖覺得合情理,卻難免有些心疼母親
任誰知道自己的夫君數年如一日地記掛著前人,心里應都會有些不舒服。
擔心母后會情緒低落,祝尋一忙完便趕了過來。
“母后,我好餓,您這兒有吃的嗎”他態度如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