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乘月跟著鄭三娘來到他們家的帷帳,這地方看著遠,其實后面有一條小徑可以直接通過去,距離非常近。
只是這路有些偏,不熟悉這地方的人很難找得到。
鄭娘興沖沖地一把掀開帷帳的簾子,高興地說,“阿娘,你看兒將誰帶來了”
圍坐在里面的人聽到她的聲音,齊齊轉頭望去。
鄭娘身邊跟著兩個小娘子,一個是劉家二娘,另一個有些眼生。
認人是世家子女必備的本領,萬一哪天在社交場合遇到不認識的人,不知道怎么稱呼,豈不是會很尷尬。
好在有國公夫人解圍,她問鄭娘,“這位小娘子是”
“阿娘,她就是我跟你說過的許娘子啊”
許乘月隨著她的話,行了一禮,“鄭夫人好。”
“你這孩子太多禮了。”鄭夫人熱情招呼她坐下。
鄭夫人自然是知道許乘月此人的,自從鄭娘上次的事情結束后,她已經將此人念叨了無數遍,整天掛在嘴邊,吹捧得天上有,地下無。
對于她救了女兒的事非常感激,鄭夫人聽多了鄭娘的夸獎,心中更是好奇。
當下不動聲色地打量她。
穿著打扮只是尋常,甚至稱得上樸素,跟時下小娘子喜好的華麗且鮮艷奪目的風格不同。
難得的是一身的氣度,來到這里也不見半點局促,坦然大方。
鄭夫人目露欣賞。
劉二娘與在場人都認識,熟門熟路行禮問好。本以為他們也認識許乘月,見到這種情況卻有些訝然。
看樣子鄭家人里,除了鄭娘外都不認識這許娘子。
這下更摸不準對方的身份了。
鄭娘向來不羈,難道是從什么窮鄉僻壤里認識的人
許乘月又與其他幾位似乎是鄭娘堂姊妹、嫂嫂的年輕女子見過禮,在鄭娘的呼喚下坐到她身邊。
她暗暗觀察著,這些娘子的穿戴有些許乘月在后世的圖冊中見過,有些很是陌生。
其中鄭娘喜好亮眼的顏色,綠色上襦配紅色石榴裙,頭上簪著絹花與絨花、白玉釵并寶石簪子,繁復卻并不雜亂。伴著主人行走的步伐一顫一顫,好不生動,在一眾娘子中最為俏麗。
鄭夫人衣著較沉穩,身著絳紫色寶相花紋的衣裙,很是端莊典雅。
大多數人都是穿紅戴綠,可以明顯地看出唐朝的時尚風向。
帳內的陳設也頗有講究,散落的雕花紅木食案和坐塌圍成一圈,其上擺著果盤點心等吃食。婢子們站在一旁侍奉。
許乘月將有用的沒用的東西全都暗中記下,連她們的對話也不放過。
很好,寫作素材又增加了。
許乘月雖然不善交際,但硬裝也是能裝出來的,不過她不愿累到自己,更想要順遂自己的心意行事,所以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只看著別人嬉鬧。
在別人眼里就是她自矜持重的表現,不由高看她幾分。
要不說世家長袖善舞,這幾人雖然對她的身份很好奇,但也沒有過多打聽,聊得熱鬧也不忘拉上她,話題不外乎是胭脂水粉、釵環首飾的事兒。
但一直聊下去也膩味兒。
忽然間有一人說,“不然我們來玩擊鼓傳花吧,輸的人要么罰酒一杯,要么唱歌跳舞,要么吟詩作賦或其他。”
立刻有人附議道“好啊,好啊”
大家都同意了這個提議。
許乘月不想玩,因為她什么都沒有,但是大家都很高興的樣子,她也不好掃興不玩。
她們準備得很是齊全,吩咐下去之后,有幾個仆從搬來一面鼓。
鄭夫人也不拘禮,跟他們一起玩。
眾人嚴正以待,游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