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心中焦急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圣人的命令不容反抗,根本沒有她們拒絕的余地。
許乘月安慰她們將自己之前想到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后又補充道“我們可以挑一個離許家遠的地方住,長安城那么大,總不可能巧合到遇見他們。再說我面見圣人的地方肯定也不是在朝堂之上,不至于碰到文武百官,女眷平日也不會入宮”
她說的有道理,兩人聽到之后,心下一定,確實如小娘子所說,她在長安的交際其實并不多。相熟的貴女就那幾位,她們也跟小娘子一樣,平時不大出門,大概是碰不到的。
心中的顧慮被消解,她們又重新開心了起來,畢竟面見圣人這樣的殊榮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何況小娘子并不是靠著長輩蔭蔽,而是憑著自己的本事得來的,這讓她們心中驕傲又得意。
試問誰家小娘子,跟她們小娘子一樣有這般的能耐呢
許乘月心中亦是有些難言的喜悅,那可是跟則天女皇一樣的人物啊,來到這個朝代,誰不想見一下呢
得知許乘月即將前往長安面見圣人之后,山海書肆猶如水濺入了油鍋,瞬間沸騰起來,所有人都趕上門來祝賀她,還有一些人拜托她到時候看清圣人長什么樣,回來給他們描述一下,讓她好好記住皇城里的一草一木,回來講給他們聽。
聽得許乘月一頭黑線,他們以為她是攝像機嗎什么東西掃一眼就能記住。
懷揣著眾人的期望,許乘月坐上馬車,踏上了前往長安的路。
她們跟那位老宦官一起去,他還帶著一隊侍衛護送。
在去長安的這一路上,許乘月第一次感受到,除了她之外,另外兩個婢女都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她們每天望著前路,看著路邊的一草一木,細數著還有幾天能到達長安。
眼中的懷念是她這個外來客不能比的,她的故鄉不在這里,不在這個時代。
出了洛陽之后又走了大概四天,距離長安還有一半的路程。晚上在驛站休息之后,他們又重新出發趕路了。
許乘月被馬車顛得魂不附體,交通極不便利的壞處她完全體會到了,要是放在前世,從洛陽到長安大概一個半小時的高鐵就能到了。
可是現在卻得坐馬車,既慢又不舒服。尤其是馬車的輪子沒有橡膠作為緩沖,再加上道路并不像水泥和瀝青路那樣平坦,一路子的顛簸將許乘月的屁股都快顛成兩半了。
她面無表情地坐在馬車內,目光渙散沒有焦距,神情放空,頭上原本挽好的發髻,也變得松松垮垮。
她想問一下她到底是犯了什么樣的罪讓她來受這份苦
許乘月下定決心,等回到洛陽之后,她一定要學習騎馬。再不坐馬車受這份罪了。
而且這馬車并不像是影視劇里拍那樣寬敞,其實非常狹小,兩人坐在里面擠擠挨挨的,簡直透不過氣來。
她們個人中只有夏荷會駕駛馬車,所以她一直坐在外面。她性子活潑,不怕生,時不時與外面的侍衛說笑起來。
讓許乘月聽了好生羨慕,她也想出去,不想悶在這里面了。
可是她能怎么辦呢她又不會騎馬,只能坐在這里,跟秋露面面相覷。
她看秋露面色也不太好,但她經常做活,不像她一樣“好吃懶做”,除了寫稿什么都不干,唯一的運動就是在院子里散散步,做一下廣播體操,只能說聊勝于無。
一行人緩緩前進,進入一片樹林之中。
這個季節所有的草木都變得枯黃,堆積在地上,車轱轆碾壓過去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聲響,樹林里很是幽靜。
然而就是這份幽靜讓人心生不安,兩旁隨行護衛的侍衛提防心起,握住了腰側別著的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