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拐子大多不會在都城中做這些事兒,畢竟天子腳下,無論是官差和守衛都多,他們行動不便,只有逢年過節人群密集的時候,他們才有機會渾水摸魚。”裴舟因為職責的關系,對這一方面挺了解的。
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盡管官府有心維護治安,但畢竟人力有限,免不了有賊人趁機渾水摸魚,因此總是有許多父母去報案。
盡管他們也知道沒什么希望,被拐走的孩子一旦出了長安城,就很難再找得回來了。
事實也是如此,不知道他們過了多久才能走出傷痛,而那些孩子往后怕也是命運難測。
官府對此判的懲罰也很重,可惜屢禁不止。
“我有個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許乘月想試一下,萬一能成功,就能救許多人,讓很多家庭免于受害。
“什么想法”裴舟納悶地看了她一眼,不解地問道。
“裴將軍應當聽說過報紙吧”
見他點頭,許乘月繼續說道“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拐子的手段和招數,教大家怎么應對,如果能夠傳播開來,讓許多人知道,這些拐子的成功幾率會大大降低。不僅只是拐子,還有一些騙子的花招也是層出不窮。,可以將他們一起寫上去。”
裴舟驚訝了,他沒想到許娘子會思考這些東西,想得如此深入和周全。尋常人在遇到拐騙的事情后,第一時間肯定會擔心和害怕,要么就是憤怒。
像她這樣,有閑心思考,怎么樣把經驗總結起來,讓其他人也免于受騙,是絕無僅有的。
這很難不讓裴不感覺到驚訝,是他小瞧了她,不知她竟然還有這份眼界與心意。
于是他也認真思考起了提議的可行性。
許乘月接著說“但是有一個顧慮,就怕那些騙子也將招數學了去。”
接著她仔細分析了這項舉措的利與弊。
裴舟一一聽來,并在心中揣摩片刻,最后下結論,“這個舉措總體來說是利大于弊,而且如果辦得好,可以將弊縮小到極致。”
許乘月心中升起了希望,她將此事說出來,是想借著官府的東風。若由民間自發舉辦,很可能會造成信息差,反而助長了拐子。
沒想到下一刻,裴舟竟然說,“你不如依據這件事情分析一下,寫一篇文章,我替你呈給圣人,或者你自己去敲登聞鼓,也可以向圣人提議。”
他說的登聞鼓,許乘月自然知道,那是太后專門設置的,不論誰都可以去敲,然后向她提議,如果提出的意見很有用,被朝廷采納,就可以加官進爵,改頭換面。
但許乘月是個女子,最多得到一些封賞,她不可能憑借著此事踏入仕途,那么敲或沒敲對她來說,沒什么區別。
況且如果真的去敲登聞了,肯定會得到很多有心人的注意,甚至可能會被原主的父親發現,對她來說風險很大,那不是她想要的。
至于專門寫篇文章給太后看,許乘月覺得恥度太高,她的字寫得不怎么樣,實在沒有勇氣呈現于人前。
況且她小說寫得好,靈感源源不斷,不代表她議論文也寫得好。
高中時候的語文作文可是最讓她頭疼的事情,生編硬湊八百字,絞盡腦汁地寫出一篇狗屁不通,從頭到尾都是廢話的作文。
要她口頭上分析還行,改為書面語,寫成議論文的形式略有困難。
“我不會寫文章,不如此事還是交給你吧,拜托了,裴將軍。”許乘月誠懇道,假裝不經意地推卸責任。
裴舟還想再勸,卻被她一句堵了回去。
她寫了那么多書,卻說自己不會寫文章,她不覺得離譜嗎
但此事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裴舟沒理由拒絕,他最后再說了句,“你要想清楚,這可是在太后面前露臉的機會。”
許乘月篤定得點頭,“我想得很清楚。”
關于朝堂和權利的事,還是遠離比較好,免得卷入其中,粉身碎骨。
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弄權的本事。
兩人告別后,裴舟騎著馬漸漸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