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豐富情感的外化;也是另一個世界中人們智慧的結晶;它們將展現聲音的形式發展到了極致和完美;它們甚至能夠引起這個世界與之共鳴,從而幫助已經變成聾子的人,喚醒沉睡的靈魂
然后,重新認識世界,重新聆聽世界,重新讓靈魂與世界構建起應有的關系
生時,世間萬物,供以成長;
死時,歸天地,守萬物眾生。
第172章
塞爾斯的死訊傳來時,博蒙特國王正穿行在軍營中,挨個兒地鼓舞士兵。
說實在的,這樣的作秀行為也就在戰爭初期有用。
如今已經快到第三個年頭了
士兵們的情緒每況愈下,加上離家多年,厭戰和思鄉的情緒不可避免地彌漫了整個軍營。
眼瞅著過完年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耕時節。
可作為家庭主要勞動力的他們,統統被困在了戰場上,怎么能不心焦
前兩年還能安慰自己自家還有些家底,老婆孩子應該能撐下去。
可現在,這安慰已經不管用了。
平民百姓的那點兒家底又能花用多長時間
一年、兩年,能靠精打細算地撐過去;三年、四年,難道還能撐下去嗎
只要想到這些
士兵們就不可避免地愁眉苦臉,完全提不起精神來。
博蒙特國王能猜到士兵們的心思。
他甚至清楚地知道,這場戰爭持續到現在,除了消耗國力外,對博蒙特國一點兒好處都沒有。
可問題在于,身不由己。
他勉強算有一定底線的國王,對自己的國家還算重視。
但重視的大前提是自己的。
這世界的國王大都將國家視為一己之物,哪怕做出了保護國家、保護人民的行為,究其本質,依舊出自自私心。
所以,博蒙特王也不可能是那種樂意為國家、為人民犧牲生命的人,當生命瀕危時,也會求助神明,承諾滅亡安東、主動掀起戰火,向神明獻祭
可以說,這事他做得并不后悔。
哪怕再來一次、十次、百次,依舊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只是會做出同樣選擇,并不代表他毫無怨言。
博蒙特王骨子里很傲慢,本就難以接受自己的頭上還壓著一堆的神明。
如今,因為求助神明,自己的國家還被拖入了名為戰爭的沼澤里后
這位陛下對神明的仇恨和敵視已經到了一種恨不生啖其肉,飲其血,抽其筋,揚其灰的地步了。
但想殺神的難度實在太大。
直至今日,也還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
為了發泄怨氣,他選擇遷怒和神明有關的萊奧尼。
可說實在的,為了將來對神明能一擊必殺,避免打草驚蛇,這位國王陛下遷怒歸遷怒,也沒真打算把萊奧尼怎么樣,只不過免個職而已。
可沒想到
剛從王城調了人來接替萊奧尼的職位,這個被調來的人就慘死在了半路上。
那隊后來發現、尋找到塞爾斯尸體的士兵,還將尸體原封不動地抬到了軍營。
軍營中所有人都看到了尸體的慘況散亂在外的腸子,被胡亂塞回了肚子,胸口有著明顯被標槍射穿的傷口,似乎被人揪著頭發來回拖動過,蓬頭垢面,渾身血污,死得毫無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