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他的劍。”
“弒神斬佛。”
“不問對錯。”
夜涼,冷月凄清。
紅衣將軍緩緩拔出插穿太子胸口的劍,鋒芒映著霜寒。
濺出的血污染紅他的鎧甲,有幾滴沾到臉上,襯得那雙眼眸更加無情。
整個皇城的禁兵通通圍住他,鋒芒相向。
弓箭手圍了里三層外三層,所有箭尖全部對準他。
他卻絲毫不躲避,踏著腳下血泊,迎著鋒刃一路廝殺。
身為一柄劍。
哪怕行至末路,也該是戰死的
暑期檔與黃金周、春節檔,共同組成電影圈三大戰場。
因為這幾個時間段,觀眾時間比較寬裕,電影自然更容易賣座。
最近幾年,影視圈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年上映的電影一部接一部。
業內和觀眾,都有自己的評判方式。
隨著優秀作品層出不窮,要求也越來越嚴苛。
每年上映的電影,需要拉到一起比票房、比評分、比獎項。唯有票房口碑雙豐收,才算得上是佳作。
而且,電影界的觀眾質量越來越高,對電影更有選擇性。
不會因為宣傳或者預告片,就直接購票入場。而是會關注后續的評價,避免踩雷,浪費寶貴的120分鐘和電影票錢。
又到了一年暑假檔,各家影視公司做足了準備,打算收割最多的觀眾錢包。
聽說于嵐壓了三年的作品,打算放出來,大公司嗤之以鼻,認為昔日的國民弟弟不足為懼。
雖然從泛人氣和死忠粉體量來講,如今的于嵐遠超當初。
可是他轉型兩年,在影視圈屬于大勢已去。
當年拍出來的作品,放在日新月異的影視圈,早已經跟不上潮流。
況且,搞電影的人都知道電影票房不能靠粉絲。
先前,有多少流量藝人帶不動票房的慘案
更何況,于嵐的流量,還不是隊內最頂的。
各大公司做出如此判斷,沒有把于嵐的作品放在眼里。
各路資本摩拳擦掌,準備用實打實的票房,教小年輕做人。
結果
于嵐作品上映第二天。
直接殺死了暑期檔。
點開熱搜,池曜希的古裝海報明晃晃掛在那兒。
海報中。
冷月,紅衣。
執劍端端站在那兒的人,回頭,臉上沾著幾點血污,艷得驚人。
蒼涼的眼底,即使沒有動作,已經擁有充分的故事性和畫面感。
許多人在完全不了解故事的情況下,看到這張海報,就能腦補一出大戲。
電影方前期宣傳的時候,完全沒有放出池曜希的物料。
因此,除了那張海報之外,大家連一個他在電影里的截圖,都找不到。
只能通過昨天看過電影的人,了解池曜希在劇中的表現。
然而,所有看過電影的人,反應格外一致;
啊啊啊啊啊希希將軍鯊我
池曜希帥瘋了好嗎一想到小將軍長大的畫面,我現在腦子還是懵懵的
毫不夸張的說,最后鏡頭轉到小將軍長大的畫面,電影院都是尖叫
導演,于嵐,你倆是真能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