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外[一]
南枝和宋青捐了一所學校,因為原來的學校太破了,就是一間間小房子搭成的,而且建得很早,斜坡的那種老屋子,上面蓋的是瓦片,有時候會漏雨,墻上本來粉刷了一層白,因為潮濕和雨水浸透,現在脫得差不多。
玻璃還是單層的,木框架,不擋風,也不防曬,孩子們夏天被太陽照的黢黑,冬天凍得不行,桌椅也是爛的,用幾顆釘子修來修去,搖搖晃晃使到現在。
最主要的是,位置偏遠,小朋友們徒步來上學要經過一段很長的荒地,怕他們出問題,老師們每天都要走很遠,到荒地前接送他們。
附近沒有超市和小賣部,快遞也不到,宿舍樓更是一塌糊涂。
不僅小朋友們受罪,老師們也受不了,他倆來的大半年里,陸陸續續有很多老師過來支教,熬不了多久就要回去。
宋青現在一個人要教三四科課,偶爾南枝休息還要教他畫畫和彈鋼琴,他好教學生們。
南枝“”
這什么人間疾苦。
畫具都是她的,還要學生們的,鋼琴是趁著星期六星期天回老家把她小時候學的那架搬過來才用上的。
要不然所謂音樂課就只能手機放放了。
沒有相關老師。
學校環境太差,工資也低到離譜,留不住人,現在宋青都快混成了校長。
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倆人找上當地政府,說了愿意無償建學校之后,當地政府大開綠燈。
一應手續他倆還沒辦,那邊跑得比他倆還勤,還免費給他們劃了一塊地,在鄉鎮的邊緣荒地上。
鄉鎮上沒那么熱鬧,但最基礎的超市有,快遞也可以到,宿舍樓再安排上一室一廳一廚一衛,不愁留不住人。
什么都商定好后,那就是不斷的掏錢建建建了。
一棟教學樓,一棟宿舍,還要匹配兩輛校車,可以接送孩子們,避免他們獨自上學出什么意外。
校車是先安排的,因為現在的學校也要用到。
有了校車,老師們再也不用大清早的徒步老遠去接送孩子們。
宋青也可以多睡半個小時左右。
晚上南枝開車接他,白天他自己乘著輪椅回去,有時候他下班早,南枝回到家一拉開門,還能瞧見他的身影。
自己坐輪椅送上門的,通常這時候已經洗好澡,只管騷擾就好。
也有時候是帶著小朋友們一起過來的,小傷小病的在家里等著,大病大傷直接去醫院找她。
不僅免費看病,醫藥費報銷,她還要搭幾根棒棒糖。
在農村和在城里全家寵著不一樣,大多數孩子生病了都不敢告訴家里人,怕挨打。
沒錯,生了病還要被責備,誰讓你不好好穿衣服的,誰讓你不好好蓋被子,誰讓你玩水的。
在家里不敢吭聲,但在學校里可以告訴宋老師,因為宋老師不會打罵他們
,還會帶他們看病給糖果吃。
不僅自己班級里有這個待遇,其它班級里也是。
宋老師不怕搭錢給他們看病,怕的是寒暑假過后的開學季,班級里的學生少那么幾個。
如果是家里條件好了,改去縣里,或者被父母接走去外地上學還好,大部分都是輟學在家里干農活不讓上了。
覺得耽誤干活,還有的覺得女孩子沒必要學那么多,反正都要嫁人的,嫁了人就不是自己家里的,所以上不上學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