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澂10歲那年,家樓下的民辦托兒所意外失火,父母下樓幫忙營救里面那些才1、2歲的小孩。
因為房里太多的易燃物,火勢根本控制不住,顧澂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從火場里救出小孩,最終在搶救一個卡在床板下的小孩時不幸雙雙去世。
當年,顧澂的父母因為勇救9個小兒成為新聞里的民間門英雄。
他們拯救了9個家庭,卻讓年僅10歲的顧澂成為了孤兒。
抱著父母的遺照,小小少年看著當地公安嘉獎給父母的一等功榮譽,一滴眼淚都沒流。
那時他便立下志愿,會做像父母一樣勇敢的人,讓他們的精神和榮譽一直延續下去。
所以,盡管后來顧澂被祝家老爺子收養,過上錦衣玉食的少爺生活,但這樣的信念在他心里從未消失過。
18歲那年,他毅然回到國內,報考了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后以優越的成績進入部隊服役,25歲那年被授予上尉軍銜后,被選拔去了維和部隊。
從25歲開始的這五年里,顧澂以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全球多個國家執行過維和任務。
馬里,黎巴嫩,以及
眼下的南蘇丹。
作為中國赴南蘇丹朱巴第八批維和步兵營的一員,顧澂已經來到這個貧窮暴動的國家好幾個月。
彼時的他才29歲,卻已經憑著多次獲得的軍功晉升為最年輕的中校軍官。
自19年蘇丹政府政變后,這個原本就動亂的國家變得更加惡劣,交火事件常有發生,中國營所有軍人幾乎每天都繃緊著精神,預防各種事故的發生。
但再預防,意外還是層出不窮。
這天早上,顧澂才起床,人還在洗漱,底下的戰士丁明杰就來匯報,說是難民營里又發生了沖突。
住在聯合國平民營里的難民有數萬人之多,分布的種族不同,日常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暴亂,甚至是各種燒的械斗。
戰士來報,顧澂便明白,今天的沖突必然不是什么小事兒,否則不至于找到中國維和部隊去干預。
“哪個位置。”顧澂快速洗漱完畢,戴上獨屬于維和戰士的藍色鋼盔帽,上面有聯合國英文的縮寫un。
丁明杰答他“3號難民營。”
顧澂二話不說,拿起桌上的對講機就開始發號施令,他和丁明杰朝作戰室走,剛到門口就看到外邊兒站著個陌生的女人身影,手里拿著相機在那拍照。
顧澂邊走邊問“那誰”
丁明杰說“不知道,聽副營長說好像是來給咱拍照還是干啥來著。”
丁明杰今年才20歲,說完不好意思地笑“我剛剛看了,是個美女小姐姐。”
顧澂視線從那道身影上很淺地掠了一眼就收回,絲毫沒有在意。
他快步走到作戰室,副營長和指導員都已經到了,眾人簡單部署了下行動方案,迅速集結人員,裝備好武器準備出發。
顧澂剛上到裝甲車,便發現車里多了一個人。
是剛剛在那擺弄相機的女人。
顧澂皺眉,“你在這做什么”
旁邊的戰士馬上答道“營長,她是汪老師,來給我們拍照的,說是要”
“下去。”顧澂甚至都沒聽完戰士的解釋,直接攆人。
汪蘇妍早已穿上防彈衣做好了準備,才不甘心就這樣被趕走,捧著相機道“我是你們指導員批準隨行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