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敦多布多爾濟乃成吉思汗的后裔,身上流淌的是黃金血脈,本人又一表人才孔武有力,年紀輕輕便已是郡王之身,假以時日封個親王也并非難事,絕對是個頂頂好的夫婿人選,將來只怕也未必再能有比他更好的了。
為了替你搶先定下這門絕好的親事,哀家甚至故意忽略了排在前頭的你四姐姐,你可倒好,竟險些生出禍端來。”
現在再想想方才的情形,太后心里頭還滿是后怕與氣惱。
她是當真覺得敦多布多爾濟好極了。
無論從出身、血脈還是本人自身種種情況來看,哪一項拎出來都是極好的,是以才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膝下的小孫女。
畢竟朝廷聯姻往往更看重的是“需求”“利益”,并不會特別在意對方條件如何。
甚至但凡有需要,哪怕對方是個已經三四十歲、老婆孩子一大堆的中年男人,一道圣旨下發,如花似玉的公主該嫁還是得嫁。
事關江山社稷國家大事,哪怕是一國之君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因而,在聽到康熙想為敦多布多爾濟指婚時她才會立即推出五公主,是真真正正一片愛護之心在為這個疼愛的小孫女考慮。
誰能想到
“皇瑪嬤別生氣了,九兒知道錯了,皇瑪嬤就原諒九兒這一回吧。”
五公主低垂著眉眼,小手拉著她的衣袖輕輕搖晃,軟糯的聲音里透露出些許擔憂自責之意,“此次是九兒思慮不周險些釀成大錯,所幸最終結果是好的,皇瑪嬤就別氣惱了,若您因此而氣壞了身子,九兒便萬死難辭其咎了。”
自幼養到大的孩子,顯然很清楚該如何拿捏她。
毫不意外的,太后的臉色肉眼可見地回暖了些,不禁嘆息,“這樣的人你都看不上,你倒是說說看,你究竟想要找個什么樣的”
五公主沉默了一瞬,委屈巴巴地嗡聲道“九兒不想嫁人,九兒就想留在皇瑪嬤身邊一輩子。”
聞言,太后的神情卻微微一頓,方才在宴席上冒出來的那個念頭陡然又浮現出來。
猶豫了一下,她就若無其事般無奈地笑了笑,“傻孩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左右是躲不過這一遭的。更何況你還是公主之身,就更不能夠隨心所欲了,只你皇阿瑪那一關就過不了。
哀家年紀也大了,總不能陪你一輩子,你合該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子嗣才行。你只與哀家好好說說,究竟想找個什么樣的夫婿
哀家心里有數了,也好早早為你打算打算,省得到時候你皇阿瑪那里有了什么決定,那便是哀家也沒法子改變了。”
五公主到底年紀還小,也沒有太深的心機,聯想到今兒晚上突如其來的驚嚇,頓時就急了。
不及多想,她張嘴就說道“九兒自幼在皇瑪嬤的膝下長大,這輩子離了誰也離不得皇瑪嬤半步,即便是不得不嫁人,九兒也希望是嫁在京城內,如此隨時想皇瑪嬤了便能進宮瞧瞧,也方便九兒時刻侍奉皇瑪嬤左右。”
話說得再好聽,左右也就是那一層意思不想遠嫁蒙古,只想留在京城。
太后覺得有些心涼,但到底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她還是想再給她一次機會,再次確認一下。
遂緩緩說道“自大清入關以來,公主們的歸宿幾乎都在蒙古,即便是孝莊文皇后的三個女兒、先帝一母同胞的親姐姐也不例外。
一個又一個如花似玉的公主在草原英年早逝,又一個接一個不斷送過去,你當大伙兒果真都是心甘情愿不成你當為人父母、至親者不心疼不害怕
沒法子啊孩子。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推卸的責任,而身為一國公主,你的責任就是大清。
哀家十分欣慰于你的一片孝心,但哀家卻更希望你能明白,忠君愛國才是根本,是永恒不變的首要選擇。”
誠如她自己在內的無數前赴后繼涌入大清后宮的蒙古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