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山看著雕像,眉頭深深皺成一團,卻什么也沒說。
黎簇看清楚這雕像時,覺得吃驚,說道,“這是龍,怎么會像蜈蚣一樣有那么多腳。怎么會有這樣的龍?”
“你沒有見過,不代表不存在,”黑瞎子彎著唇說道,“這不是中原的,倒是有點像其他少數民族的圖騰。”
黎簇想不明白,問道,“那怎么會存在這里?而且看起來沒有龍的威武,反倒有些詭異。”
張日山說道,“這可不是我們見到的尋常的龍,這是百足龍,傳說東夏國的龍雕就是這樣。”
東夏國是一個存在極其短暫的國家。
東夏國又稱“大真國”、“東真國”。金末,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叛金后建立的地方政權。
公元13世紀初期,我國北方正值金、元兩代交替之際,中原、塞北大地烽煙四起,蒙古鐵騎與女真大軍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殺,此時在東北大地上曾存在過一個女真人建立的鮮為人知的政權——東夏國,它是一個短暫的政權,僅僅存在過19年。
而龍,傳說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著名學者聞一多在20世紀40年代就探討過龍的原型,據其考證,龍圖騰的最初原型是蛇圖騰,在消滅了牛圖騰、鹿圖騰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頭上,后來又加上了豬的頭或馬的頭,加上了虎或鱷魚的腿、鷹的爪子、魚的鱗、花的尾巴,經過長期的發展,眾多圖騰的集合就形成了中華龍圖騰的形象。
聞一多之后,不少學者也都認為龍的原型是蛇。
所以,不同部落,為了團結民眾,圖騰也就產生,不少會選擇龍的形狀,再混合其他動物形成適合自己部落的圖騰。
而東夏國的百足龍,是龍和蜈蚣的混合體,也許可以說是蛇和蜈蚣的結合,所以沒有任何威武的感覺,反倒讓人覺得有一絲詭異,如同他們的國家一般。
這一方面,張日山十分了解,那時候佛爺還在,他們就對這些歷史極其了解,這樣在任何古墓中即便遇到什么異常,也能更好的應對。
黎簇一聽,除了長知識,還覺得渾身發毛,這究竟是什么樣的國家,居然會選擇這樣奇怪的圖騰,可既然是東夏國才會有的東西,又怎么會出現在這里?
這事兒解雨臣知道,吳邪他們之前來過這里一次,而他聽他們說過,他說,“這事要從萬奴王說起,稍后再說,我們先看看有沒有什么線索。”
吳邪他們上一次來似乎也來過這里,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地方。如果是,也許他們會留下什么線索。
這里面極其黑暗,所有人都拿出手電筒,然后尋找線索。
張日山走了一圈,發現這塊刻有百足龍是在一塊有五米高三米寬的黑色石板上,斜靠在坡底,只是出現在這里并不簡單。
黎簇看了看情況,說,“這是除了雪,就是石頭,再不就是這塊詭異的石雕,也不知道這石雕有什么用處,難道是從頂上掉下來的?”說起龍,他就想起故宮里那大殿上方也有一個龍形浮雕,想來和那意義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