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巖是趙良臻生前見過的最后一個來自良月福利院的孩子。
這個消息讓盛明菱頓時就愣在了原地。
“真的”她有點不敢相信。
盛明月點點頭,聲音輕得像一陣風“真的,我還記得那天是中秋節呢。”
“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我才讀初一。”盛明月頓了頓,繼續,“那天他也是跟著恒哥來的,爸爸聽說福利院有個孩子考了中考狀元,跟媽媽說,要不要見見他,給個紅包什么的。”
良月福利院既是慈善機構,某種程度上,也是盛氏的人才儲備庫。
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在盛先生看來,是有投資價值的,他很不介意給予一些金錢和情懷的籠絡,叫他們記得自家的情,以后多向著盛氏。
以自己所學為盛氏效力,或是有了別的成就,進而反哺盛氏,都是他樂見其成的。
趙女士一方面是支持丈夫的決定,另一方面也確實想見見這個孩子,于是立刻便答應了。
還特地把盛明月叫過去“過節那天家里要來一個小哥哥,是從福利院來的,你見到人要記得問好,知不知道”
小明月覺得新鮮極了,家里常來客人,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小的弟弟妹妹都有,卻極少會被父母如此叮囑。
肯定是什么重要人物
于是她纏著母親問“媽媽,那個哥哥是什么來頭哇哪家的,干嘛要這么小心啊”
趙女士哭笑不得地捏捏她鼻子“你考試是不是都不審題就寫答案的都說了福利院來的哥哥,還哪家的,你怎么好意思問的”
小姑娘嘿嘿地笑,把臉埋在母親懷里,聽到父親笑話她,說完啦我女兒小小年紀就要用助聽器了,不得了不得了。
母親拍著她的背,笑瞇瞇地說“說起來,明天來的那個小哥哥,跟你也有點淵源的。”
小姑娘一愣,疑惑地抬起頭,然后聽到父親驚訝地問“怎么還有寶珠的事”
“這個孩子我印象挺深的。”趙女士溫溫柔柔地解釋,看著女兒的目光里有好笑也有疼愛,“那個時候福利院剛準備接收第一批孩子,名單送過來的時候,寶珠不是跟媽學背詩嗎,我還記得是那首詠清水巖呈郭明叔,剛好有這孩子的名字,你一高興,就把人家的名字圈出來了,不記得啦”
盛先生先是恍然大悟地哦一聲,然后搖搖頭“不記得了。”
接著逗盛明月“寶珠還記不記得這首詩怎么背”
“我當然記得啦,才不像你記性不好”小姑娘得意洋洋,張口就來,“詠清水巖呈郭明叔,宋,黃庭堅,嘗聞清水巖,空洞極明好”1
炫耀似的背完了才好奇地問媽媽“所以那個哥哥叫什么名字”
“清巖,趙清巖,就在你背這詩第一句呢。”趙女士揪了一下她的鼻子,再次叮囑道,“也算是你們的緣分,所以你明天不準捉弄人家,知不知道”
“我才不會。”小姑娘不高興了,甩頭就走,“我誰也沒捉弄過,媽媽你冤枉我,不跟你好了。”
趙女士哭笑不得,同盛先生說“還說沒有呢,上次阿恒過來,被她騙著爬樹幫她掏鳥窩,一天到晚皮成猴子。”
盛先生就安慰她說“小孩子嘛,皮點更健康,阿恒故意逗她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