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居然還為他說話”馮的表情中驚訝遠大過被陰陽怪氣的不滿,“魯侯息姑,你可真是好脾氣,便不說弒君之事究竟為誰所主使;哪怕就現在,你倒是看看你的好弟弟,他領情嗎”
宋公馮這話聽來,比起允顯是更親近于息姑,頗有交淺言深的意思。然則細細深究,馮的父親宋穆公為宋武公之子,允的母親仲子亦是宋武公之女。宋公馮和魯侯允兩人,才是真正的血脈相親。
息姑嘆了口氣“此乃寡人家事,況且寡人已結清過仇怨。”他看著四周光滑的墻壁和頭頂上仿佛星空的穹頂,又望了一眼那明顯不是此世之物的熒幕,“在這不知是否是幽冥的幻異之地,寡人又還能做什么也殺他一次”
“于此處再死一次,又是否能得到永恒的安寧”
宋公馮一時無語。
好,知曉魯桓公想將賄賂得來的鼎放進太廟,這可捅了馬蜂窩了。都說了魯國最為知禮,以先祖周公為榮,哪怕有違背禮的行為也要盡力掩蓋。結果,太廟是什么地方,是祭祀周公的地方,你小子說你想干嘛
簡直是愧對列祖列宗
所以接下來是非常長篇大論的勸諫,這位宗親那叫一個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從車房飲食的簡樸到典章服飾的規格,連音樂和旗幟的種類區別都不放過。中心思想就一個,作為君主要給所有人做典范,才能維持國君的尊嚴。
你自己都破壞制度,品德敗壞,百官也跟著你學,國家就廢了。賄賂是非常惡劣的行為,而這個郜鼎就意味著明晃晃的賄賂,怎么能放在太廟里面當年先祖武王想給九鼎遷到洛邑都被非議,你現在是想干嘛
呃,這段內容真的很有國語的風范哈,這又啰嗦又復雜又長的勸諫,讓我有一種跳過的沖動。不過我有兩點想說,第一,品德敗壞之最難道不是弒君嗎,君都弒過了,放個鼎算啥。當然,魯國大夫們對這件事八成是裝傻的。
第二,想遷九鼎被非議這個事情不好說主人公是誰。洛邑之所以又稱成周,因為是周成王經營起來的城市,武王沒投入;但是出土文物何尊的銘文又說,武王時就有遷都意圖;再加上古人慣例會把很多成王做的事情安在武王身上
“勸你之人為誰”息姑本是隨口問及,沒想過會得到弟弟的回復說實話他覺得允現在連性子都好像回到了少年時。
“公子之子哀伯,這么多年,你怕是已忘了。”
息姑沉默片刻答道“與我而言,寪氏之事,猶在昨日。叔父勸諫我莫要觀魚,即便是記不太清,我也方才聽過,何況也同樣沒過多久。”
嗯,雖然勸諫的臧哀伯非常努力了,但是并沒有什么卵用的樣子,魯桓公還是沒聽。他和他爹臧僖伯,一個勸桓公,一個勸隱公,都堪稱口若懸河,然而一個都沒成功。不過哀伯還是要幸運一點,畢竟他爹勸諫當年就抱憾而終了。
幸運之處在于,臧哀伯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預言,預言來自周的內史。所謂內史,本是會代表天子外出聘問諸侯,也掌管諸侯卿大夫策命的官職,但是這里所強調的是它所蘊含的神異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