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還不如他自己的母親,至少武姜足夠坦誠。
這一年,曾經跑去打過鄭國的北戎又跑去打齊國啦,齊國一時打不過,于是請求鄭國出兵幫忙。太子忽帶著軍隊去救命,勇猛無比,把北戎打的落花流水,不但擒獲了將領,還取得賊首三百。
戰后論功行賞,想也知道太子忽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然而,問題就出在這個然而上。齊國舉辦了一個招待所有前來幫忙的大夫的宴會,又準備了豐盛的各類谷物和肉食作為感謝。但是人這么多,總要有個先后,齊國請魯國來排序。
剛才說過太子忽戰功赫赫,結果魯國派去的這位大夫,卻在排序的時候,并沒有把太子忽放在第一個。雖然太子忽看起來很仁厚,就像是所有被弟弟篡位的老實哥哥,但一員猛將對外怎么可能完全沒脾氣,所以他生氣了,后果很嚴重。
嗯,后果沒那么快,在桓公十年,又要先放放了。他們是真的信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他們記仇不累,我看書的人都累了。
馮笑得顛三倒四“鄭伯忽有乃父之風,昔日為報東門之役,鄭伯寤生也是一個都沒有放過,哪怕拖了不少年。”
“寡人有恩必償,自也有仇必報。”寤生微微斜過眼看他,頗有幾分嫌棄,“宋國自東門之役后執著于鄭,未嘗不是與宋公有關。宋公卻是對寡人,對鄭國恩將仇報。”
“啊,確實如此。”馮毫不心虛地點頭,“但寡人不是鄭公,品德不夠高尚。”
多年以前,魯桓公還沒有從齊國娶妻的時候,齊僖公曾經是想要將文姜許配給太子忽的。但是太子忽拒絕了,他的理由是,結婚要門當戶對,齊國強大,和我并不匹配。這也就是所謂齊大非偶這個詞的來源。
等到這次太子忽打敗北戎軍隊,雖然魯國把他得罪了,但是齊國還是挺無辜的,所以太子忽也沒遷怒。齊僖公這次又提出要嫁女兒給他,這時候文姜已經嫁給魯桓公了,就很難說嫁的是不是宣姜哦,如果是的話,嗯,有點微妙。
總之這次太子忽還是拒絕了,理由依然很正當。他說,沒有幫齊國的時候我都不敢娶齊女,這次是奉國君的命令率軍馳援,如果帶了女子回去,就好像勞師動眾一番竟然是為了我的婚姻私事,民眾怎么看我呢
兩次理由其實都挺有說服力的,鄭莊公估計也這么覺得,所以同意了他的拒絕。說起來第二次的時候羅敷有夫沒錯,但是使君也有婦啊,公子忽早就娶了陳女,怎么感覺完全沒有提過她,先配而后祖的威力這么大嗎
說正經的,史記里面只記載了第二次請婚,并且只用了“齊大非偶”這一個理由,不管是齊世家還是鄭世家都是這樣,可能是史料流傳的時候又有點混淆了。關于敗北戎這次拒婚,祭仲還對太子忽有過一番勸諫,雖然失敗了。
祭仲是鄭莊公的心腹,曾經出場于鄭伯克段于鄢,周鄭交惡,繻葛之戰等重要情節。這次他和太子忽一起去了齊國馳援,并在對方拒婚后很有遠見地勸他,莊公有不少妻妾,太子如果沒有后援可能地位不穩,其他三位公子都有即位的可能。
眼光好準啊,不愧是你,鐵打的祭仲流水的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