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雖如此,齊侯、衛侯、鄭伯三位國君還是帶領大軍一起圍了魯國的近郊,這個地方叫做郎。但是這場戰爭并沒有取得什么成果。因為一來,魯國也沒有那么弱;二來,魯國使用的順序叫做“周班”,就是周封爵的順序。
之前滕國和薛國爭見魯隱公的時候我們就說過,同姓大于異姓大于庶姓,如果從這個角度上是平等的話,地位的高低順序就取決于周封爵的位次。鄭國是周宣王時分封的,排次在后理所應當,除非鄭國現在就去把周王推翻。
所以魯國覺得自己一點都沒錯,從道理上講也確實沒有錯。甚至在春秋記載這件事情的時候,明明是鄭莊公主導的戰役,卻依然在記載的時候把鄭伯放在了最后,也還是按照周班來排序的。所以這場危機最終大概還是不了了之了。
當然,至于為什么排序的時候齊在前衛在后,可能是因為在周的血緣社會里,姜姓本質上是自己人,和姬姓同樣是構成周的核心畢竟在同姓不婚的情況下,一個姓怎么繁衍出一整個國家呢。
“都說姬姞婚,生而蕃。然而看幾位夫人便可以知曉,都是姜姓,也都是嫁與姬姓國。”馮作為商人的后裔,說起這個話題來格外有立場,“周族本為姬、姜兩姓構成,姞姓,不過是占了后稷元妃之名罷了。”
宋公馮作為在場最被嫌棄的人,此時卻并沒有人反駁他,因為他所言的確是事實。魯國多次嫁女入紀,紀為姜姓;齊國亦數次嫁女入魯,同樣是姬姜聯姻;莊姜所嫁的衛國,也是武王兄弟之后。
而寤生自己雖然娶于嫚姓鄧國,雍氏女則姓姞,但他母親武姜的身份毫無疑問。也就是說,姬姓和姜姓盡管都會與其他姓通婚,唯獨彼此之間仍是忠實的盟友,哪怕時至今日盟友關系已經不那么穩固,這種婚姻的傳統依然延續了下來。
好的桓公十年就這些事兒,明年,鄭莊公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這不僅僅意味著鄭國爭位的狗血戲碼即將開場,也意味著,鄭國的時代就要結束了。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就從魯國國史開始的那年開始,鄭公毫無疑問是這二十多年的歲月中絕對顯赫的人物,如今不知有何感想”馮扭頭問道。
“絕對顯赫不過是與周王對抗罷了,當不得如此贊譽。”寤生微笑,“況,此女之前有句話寡人頗為認同,王權沒有永恒。從她所言便可知,如今紛亂之世將在數百年后終結于秦,秦之后再有所謂的漢,此后又不知王朝凡幾。”
“與我等亡者何干。”
允譏笑道“若是無干,你何必停留到現在”
“無奈家有不肖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