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雖如此,卻也不現實。畢竟宋公馮本也是流亡在外多年才歸國,與他血脈相親的女公子大抵多是前任宋君所生。這前后兩位宋君,也稱得上是彼此的肉中之刺了,怕是比小白恨糾還深。
嘖嘖嘖,宋公與夷昔年執意將君位交給賢能的弟弟本是一段佳話,可惜宋公和囿于陳見,又將君位還給兄長與夷之子;這本也可以有個好結局,奈何這位新宋公卻沒有繼承父輩的心胸,以至于公子馮被迫流亡。
接下來又是一次盟會,叫幽之會。這場盟會主要是為了鄭國,盡管大家剛才為了鄭國偷襲宋國的事情去伐了鄭國。但是大約是考慮到楚國一看就野心勃勃,所以大家又重新結了盟。這次結盟魯國終于參與了,還多加了幾個小國。
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段有數的國家,中原國家除了晉國,只有蔡國沒有參與這個幽之盟。那蔡國為什么沒有參與,當然是因為它已經倒向楚國了,之前說息夫人的時候就提到過。當然,蔡國生存在夾縫里,注定它只能是墻頭草。
事實上觀察春秋列國家的順序很有意思。除了魯國特殊,主導事件之國列在最前外,盡管一般順序取決于國家的的地位,但在這個幽之會的時候,陳侯位于衛侯之上。在此之前,衛國都是排在陳國之前的。
幽之會這次的排序當然是齊國排的,事實上自此之后,陳都在衛前。關于這一點,杜預和孔穎達的觀點是,一來因為之前說到的,齊始霸而楚始強,陳國位于兩國之間,地位重要;二來則因為陳國本為古帝舜之后,因而齊桓公順勢給它晉了位。
其實講講道理,衛國始封之君康叔是周武王的母弟,就,嗯,在陳國前面其實挺理所應當的。雖然,但是,這年頭拳頭硬的是老大,齊桓公要這么排,那就這么排吧。后來就沿襲了,鄧布利多搖頭jg
寤生哂笑,他生前倒是未曾圖謀過此事。鄭國作為宣王時的封國,在禮制中的地位也并不算高。不過畢竟有東遷之功,卻也得以一度躋身強國之列。
最后就到了我們沉寂多年的晉國,終于,在魯莊公十六年的冬天,曲沃這個小宗徹底取代了原本的晉侯一脈,成為了晉國的正統。曲沃代翼的進程終于完成了,讓我們恭喜曲沃的各位,啪啪啪啪。
但是小宗代大宗這個事情呢,不是曲沃系說代了就代了的。之前曲沃也算把翼打得落花流水、盡占上風,然而當時的天子周桓王直接下手干預,曲沃武公也只能憋屈放棄。而如今,大人,時代變了。
那究竟是什么變了呢主要當然是天子變了,如今王位上的人是周僖王;其次,曲沃武公也更懂了,他把翼這一脈打敗后,把對方所藏的寶器盡數獻給天子,從而換得了天子的承認。曲沃一脈誕生至今六十七年,成師的后代取代了仇的后代。
最后是一件小事,大概是講的一個周朝大夫被曲沃武公、現在是晉武公俘虜了,另一位大夫為他說情。結果他有恩不報,恩人后來黑化作亂,干脆就帶著晉國去攻打這人的采邑,最后他死了的很具有寓言意味的事情。
不過這個事件中又不知道為什么涉及到了一個新人物,周公忌父。周公我們之前說過,大抵是周公旦沒有去魯國就封、而是留在王畿輔佐周天子的一支后裔。這位在這場混亂中短暫跑路,等周惠王上位又重新回去輔政。
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不過倒也出現在幾個著名事件里過,到時候我們再說。ok,莊公十六年到此結束,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