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臣臣只是脖子酸了,活動活動。”
聞言劉徹停下答題的手,關切的看向衛青。
“朕傳個太醫來給你看看身子不適也不早些說。”
眼看著劉徹也不打算作答了,就要傳太醫。
衛青趕緊攔住劉徹。
“陛下不必了陛下臣剛剛活動一番已經好多了”
劉徹不贊同的看著衛青“仲卿,切不可諱疾忌醫。”
衛青也算是體驗了一把什么叫“說了一個謊就要用一百個謊去圓。”
“陛下,臣覺得,當務之急還是盡快作答,弄清楚這東西的來歷,弄清之后臣立刻就去看太醫。”
好說歹說,衛青才打消了劉徹想叫太醫的念頭。
時間一分一秒的在流逝。
那邊答題的劉邦也遇見了棘手的難題。
8周王稱呼比自己年長的同姓貴族為“伯父”,比自己年輕的同姓貴族為“叔父”;稱呼比自己年長的異姓貴族為“伯舅”,比自己年輕的異姓貴族為“叔舅”。然而他們之間并不一定存在密切的親屬關系。這說明周王朝
a淡化君臣之義提倡萬民平等
b治國理政借助人倫秩序
c利用禮樂制度規范貴族關系
d講究禮賢下士網羅人才
劉邦看著這么多字就覺得煩的很,周王愛稱呼他們是什么就是什么唄,關他劉邦什么事。
怎么他還要來這分析周王這么做是怎么想的。
周王朝都覆滅近千年了。
他劉邦上哪知道周王是怎么想的
劉邦身旁的張良一邊做題一邊淡定的勸誡劉邦。
“陛下,少安毋躁。”
雖然他也不太明白這個突然出現的物件是什么,但就他一路作答下來的感受。
這物件似乎是在考究他們對歷史的了解。
若是問漢朝之前的歷史,張良答起來還不算太生澀。
只是那些漢代之后的歷史,張良答起來也是云里霧里。
“盡快作答完畢,即可知道這物件接下來要做些什么,還請陛下耐心的一一作答。更何況。”
張良抬眼看向另一邊的韓信。
韓信比劉邦不耐煩的還早,他壓根就沒答題。
在一邊翹著腳拋筆玩。
劉邦
算了。
臣子都是自己的。
他忍
劉邦直接寫了二十個c。
可喜可賀。
雖然漢高祖還沒經歷過文化課的磋磨,但他已經無師自通了應試教育下選擇題最便捷的做法。
瞎蒙。
另一邊的李世民答起題就比前面幾位要順利的多。
畢竟朝代越往后就越在歷史這一門道上具有優勢。
15安史之亂以前,各邊鎮屯田、營田,所有權概屬封建國家,收成必須全部申報中央。安史之亂以后,土地的所有權,連同經營、管理、分配的權力,全部落入地方長官手里,出現了“將士無戰守之勞,有耕市之利”的狀況。這些變化
a直接導致唐王朝的滅亡
b表明唐朝經濟空前繁榮
c為藩鎮割據埋下了禍根
d說明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李世民原本還在想,安史之亂是哪個朝代的動蕩。
緊接著他視線往下一掃,明白了。
原來是他大唐后世那些不肖子孫弄出來的。
至于這題的答案嘛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就填了b。
反正也不知道這東西是什么來歷,是何居心,有什么企圖。
他就隨便答一下好了。
反正他們大唐本來就很國力昌盛。
這怎么不算是對的答案呢。
李世民這邊答的隨心所欲,那邊長孫無忌答得頗為認真。
每填入一個答案,都思慮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