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很熟練的出來打圓場。
“好了好了,各位愛卿都言之有理,但現下還是先聽課吧,聽課。”
“李治將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的官員流放后,也算是將皇權往自己手里攏了一攏,但這攏在手里的皇權,很快又被他分給了武則天。”
“李治因為身體原因,逐漸開始讓武則天幫他處理政事。在這個時候,與其說武則天是李治的妻子,不如說他們兩個更像是捆綁在一起的政治盟友。李治借武則天來打擊那些手握重權的官員。將權力收歸自身,而武則天則趁機沉淀自己的勢力,站穩腳跟。”
“李治在位期間,武則天還曾勸李治前往泰山封禪。說起泰山封禪,泰山封禪始于秦始皇,終于宋真宗。在宋真宗去泰山給自己封禪以后,后代杰出一點的帝王再也沒動過上泰山封禪的念頭。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風評。”
漢武帝劉徹為啥啊泰山封禪那他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啊。
身上沒點真刀實槍掛得住的功名,你憑啥上去封禪啊
多大臉呢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劉徹總是能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可能宋真宗覺得自己的功績不比前面五位差吧。扯遠了,還是重新把話題回歸到唐朝。”
“之后李治自稱天皇,封武則天為天后,武則天手里的權利得到進一步擴大。李治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甚至準備直接禪位給武則天,但被宰相給郝處俊勸住了,最終李治也放棄了這個想法。”
“這么看宰相還挺像是武則天崛起路上的絆腳石,也難怪她要培養北門學士去分宰相的權力。李治想立她當皇后的時候,宰相不同意,武則天當了皇后沒多久,就有宰相勸李治廢后,眼看著皇位唾手可得,又讓宰相壞了好事,最后當上皇帝了,剛剛病重就被宰相逼著退位。關鍵是這四個宰相還都不是同一個人,這么看武則天跟宰相還是挺犯沖的。”
“李治死后武則天并沒有如愿當上皇帝,而是被尊為皇太后,由她的兒子李顯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唐中宗這人吧,也不是很行。他剛登基就想扶他的岳丈韋玄貞,但是被朝臣勸阻了。”
“李治想干什么朝臣不同意的時候,李治就會想辦法讓朝臣同意,李世民想干什么朝臣不同意的時候,要是這件事真的很荒謬李世民會選擇不干,但李顯就不一樣了,李顯選擇放狠話,李顯說,別說一個官位了,我岳父想要皇位我都能給他。”
李世民
李治
武則天再度聽到兒子的腦殘發言,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漢武帝劉徹聽上去他的腦子
像是被門夾了。
秦始皇嬴政同意。
自從漢朝的歷史講完了以后,劉徹上歷史課的動力除了能拿分換東西,還有能看別人家的熱鬧。
“你這話都說出口了,那肯定不能讓你繼續在皇位上坐了,誰知道你哪天發神經,真把皇位送出去了怎么辦于是李顯皇位還沒坐熱,就麻溜的讓武則天給踢去房州當廬陵王,換了個人來坐皇位。”
“武則天就把她的小兒子李旦給扔上皇位了,也就是唐睿宗。但是唐睿宗的屁股也還沒坐熱,徐敬業就打著廬陵王的旗號在揚州造反了。駱賓王還給他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駱賓王都知道吧,語文課上沒少背他的詩吧,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徐敬業這個造反沒能造成功,駱賓王就跟著徐敬業一塊死了。”
“平亂之后武則天打算還政于李旦,李旦沒敢同意,武則天就繼續臨朝稱制。要不說李旦比李顯有點眼力見呢,眼看著武則天的勢力一日大過一日,李旦麻溜的就請武則天登基即位,還說自己愿意改姓武。”
“在李旦和武則天搞政權交接的時候,李顯在房州戰戰兢兢,生怕武則天哪天想起他來了把他給弄死。”
“從武則天32歲為后到67歲稱帝,歷經35年的波折和籌謀,她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武則天登基之前,她就曾在洛陽設置銅匭,就類似我們現在的舉報信箱。這個舉動可以說是非常超前了,算得上是我國史上最早的上訪制度。”
“打小報告的人多了,大臣們就憂心忡忡了,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把柄被別人握在手里,不過這個制度對平民來說是沒什么風險的。武則天下令,檢舉人檢舉之事無論是否成立,都不會因檢舉獲罪。”
“但這個制度也不全是好處,像是來俊臣、王弘義這種奸佞,就趁機鉆了空子做官,手上的權利還不小。他們甚至專門開發了一套誣陷別人的法則。看誰不順眼就搞連坐,一殺就是好幾族。”
“當一個人每天提心吊膽的擔憂自己會不會落到酷吏手里因此喪命甚至累及家人,哪里還顧得上管別的事而且一味地縱容舉報風氣瘋漲的下場就是像來俊臣這樣試圖鉆空子的人越來越多。不過這畢竟也是剛剛創立的制度,有瑕疵也很正常。”
“武則天即位后,還搞了一個試官制度,雖然這會有隋朝留下來的科舉制度,但是哪怕是到了這個時候,科舉制度也并沒有完全發展好,用是能用,但是漏洞也不少。像是科舉里面的殿試,就是武則天創立的,武舉也是武則天初始的。”
“試官制度放在當時也算是比較超前的一件事了。不管你是平民還是官吏,你只要想當官,你就可以去推薦自己。然后你就可以當官了,在當官的過程中證明你自己,你就可以接著當,但是你要是當得不好,那就只能請你回家去了。”
“除了開發上訪、試官、新增科舉制度以外,軍事上武則天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沒人同意的情況下,她直接在安西
四鎮增兵三萬。直到唐玄宗時期,安西都沒再出過岔子。”
“而且武則天還很善于納諫,這點他和李世民很像,我們常說李世民也善于納諫,魏征更是出了名的諫臣,魏征指著李世民的鼻子罵,李世民都不生氣,武則天也是如此。即便提出建議的臣民言語之間有所冒犯,武則天也不會治罪于人。”
“這使得武則天在位期間,政治十分清明,除此之外,武則天對貪官污吏也是一概不做忍讓。雖然像是銅匭舉報、自薦試官等方式選出來的官員里面有水分,但是貪官污吏一旦被發現,那肯定是嚴懲不貸的,為官清正的往往更能得到武則天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