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他的大唐明明就一點都不弱
“不許吵架。”言羽陽提前扼殺了一場即將發生的戰爭。
李世民再不痛快也沒想著跟言羽陽對著干。
“帝師,唐朝存在了多少年”李世民問。
“289年。也挺長了,排第三呢。”
李世民點開跟嬴政的私聊。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大唐那么弱,都排第三。真不知道排最后的那得弱到什么地步。
嬴政
你個排第三的有什么可得意的
倒數第一也是第一
嬴政沒再搭理李世民。
逞這種口舌之爭簡直毫無意義,還浪費時間。
身為一國之君他必不可能
該死的趙高和胡亥。
害他現在跟別人吵架都吵不贏
“除了剛剛提到的唐朝各方面發展之外,唐朝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頻繁,當時日本頻頻派使節來朝,學習唐朝文化,時至今日,日本依舊保留了許多唐朝的風俗習慣藝術審美等。”
一提起日本,皇帝們都想起來不久前自己想展開但還沒展開的軍事行動。
“這個日本從我大唐學走這么多東西,居然還敢反咬一口,還真是會咬人的狗不叫。”李世民淡淡的道。
比起跟嬴政拌幾句嘴。
還是被背刺讓他覺得更惡心。
“日本人嘛,也不奇怪。雖然說是文化交流,但是其實像日本那種彈丸之地也沒什么好交流的,他們一次次到達唐朝,將唐朝的技術、制度、文字等所有自己沒有的東西都帶了回去。”
“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嬴政覺得很不可思議,“連文字都要抄別人的,這也能算一個國家”
“當然,日本現在是有屬于自己的文字的,不過不論是日本的文化、文字還是風俗,往上追溯都有不少的唐朝的影子,只不過他們融入了自己的文化以后,就演變成了新的東西。”
“畢竟是交流,所以除了日本派人來學習唐朝文化以外,唐朝也有人過去日本。比較出名的人物就是一位叫鑒真的僧人,他堅持往日本去,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終于在第六次東渡的時候成功了,最后到日本的時候他都六十多歲了,而且為了實現自己東渡的愿望,在這個過程中鑒真硬生生把自己累到雙目失明,東渡成功的鑒真又給日本帶去了不少醫學、文學、建筑方面的典籍。”
李世民
“等等。”李世民打斷言羽陽“不是說文化交流嗎怎么都是他們從大唐拿東西走他們帶來給大唐的東西呢”
憑心而論,真不是李世民小氣。
從他平時賞賜臣子就能看就來,他是一個很大方的皇帝。
但李世民一想到那些東西是被喂不熟的狗拿走了心里就膈應。
他是大方,他
的大唐是富有。
那也不能白送啊。
他把錢扔水里還能聽個響,把東西送給言羽陽他們能雙方都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