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就是故意的。
先前李世民一句接一句的挑撥他們大漢內部的關系。
雖然劉徹也不喜歡呂雉,但他也覺得劉秀這個做法有點過分。
當初他爺爺都沒這么干。
不管他爺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立場沒這么干。
總之是沒干。
加上他們這些孫子曾孫也沒干。
居然讓一個不知道傳了多少輩的小輩把這事給干了。
你干就干吧。
還被人把這事當眾給捅出來了。
那呂雉還在這呢
當著人家的面說這個事,一看李世民就沒安好心
劉徹就是要故意找李世民的不痛快。
禮尚往來,再合理不過了。
言羽陽無視劉徹和李世民拌嘴,接著說。
“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朱溫也一樣。雖然他把每個兒媳都玷污了,但是他心里還是有更偏愛的兒媳。自從長子朱友裕死了之后,朱溫就一直沒立太子,他覺得自己的兒子都不怎么爭氣,而朱溫除了親生兒子,還有個養子。”
“五代十國的時候這種認養子的行為還挺常見的,
像是我們前面說過的瘋狂的盜墓賊溫韜,他就先后改過二個名字,認了好幾個義父。好巧不巧的是,朱溫的養子朱友文的老婆,恰好就是朱溫比較喜歡的,朱溫一權衡,覺得把皇位給自己的兒子還不如給養子,他心里的天平就開始傾斜了。”
“但是好巧不巧,除了朱友文的老婆他很喜歡,朱友珪的老婆朱溫也很喜歡,然后這個消息就順理成章的走漏風聲,被朱友珪知道了。朱友珪一看朱溫寧愿把皇位給一個外人也沒打算把皇位給他,他也直接攤牌不裝了。”
“畢竟他和朱友文的關系也不太對付,要是朱友文上位,肯定沒他好果子吃,朱友珪先下手為強,帶著一隊兵馬就開始轟轟烈烈的逼宮了。”
“有關朱友珪弒父這事,后來還成了一個典故。之前朱溫殺唐哀帝的時候,正好就在椒蘭殿。好巧不巧,朱友珪追著朱溫殺的時候,朱友珪也是在椒蘭殿把朱溫給弄死的。”
“結果朱友珪還沒當皇帝快活多久,他弟弟朱友貞又起兵造反,把朱友珪也在椒蘭殿給殺了,這就是著名的,二弒椒蘭殿。臣弒君、子弒父、弟弒兄,跟個閉環似的。”
“反正都不是什么好東西就是了。”嬴政冷嗤一聲“活著也是丟人現眼,還不如死了清凈。
“這個后梁建立才多少年啊皇帝都換了二四個了。”劉徹咂咂嘴“應該馬上就要沒了吧,都這樣了,滅了算了。”
“確實,雖然朱溫和李克用都死了,但他們的兒子都還在,更別提李克用死之前還給他兒子李存勖留了二個遺愿,其中之一就是滅了后梁。”
“比起后梁這邊混亂的權利交接,李存勖這邊的權利交接可以說過渡得非常平穩。”考慮到了李世民的心情,言羽陽還是沒把后唐兩字說出口。
“在后梁瘋狂搞政變的時候,李存勖在到處打仗。他先是完成了李克用的第一個遺愿,把劉仁恭父子給弄死了,然后就調轉馬頭直指后梁。朱友貞和朱友珪窩里斗是斗挺狠的,出來打仗就有一點不行了。”
“朱友貞壓根就打不過李存勖,被人殺得節節敗退。最后后梁的下場是直接覆滅。雖然李克用跟朱溫斗了大半輩子沒能分出勝負,但他們沒分出來的勝負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幫他分出來了。”
“要說打仗,李存勖確實比他爹李克用還勇猛很多,除了后梁,前蜀也被李存勖給滅了。”
“只不過吧,人無完人,李存勖雖然打仗是很厲害,但是他登上皇位之后,他就有那么一點懶散了。他開始大肆發展自己的愛好,唱戲。本來這皇帝一有自己的小愛好,這朝政他就容易亂,更何況他這還是在亂世。”
“而且李存勖對唱戲簡直癡迷到了一瘋魔的地步,戲院排的每一出戲他都要親自參與不說,興致上來了他還要自己上去唱兩句。”
“俗話說得好,皇帝一旦有了偏心的對象,政局就要開始動亂了。李存勖對著伶人一頓猛捧,一時間,伶人的地位直線上升,甚至遠遠超過了普通士兵。”
嬴政
他看言羽陽前面說李存勖有多英勇、多能打仗。
還以為這李存勖是個少見的英雄。
結果沒想到居然也是個蠢貨。
在大秦。
軍士們的待遇比普通人要好上許多。
他們的軍功爵制度注定了越是勇猛的人,地位就會越高。
而這李存勖居然讓倡優們踩在士兵們的頭上。
他從未見過這樣的蠢貨。
難道是嫌自己滅國滅得還不夠快嗎
嬴政開始懷疑言羽陽說的,李存勖打仗很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