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不至于吧。
唐太宗李世民搞靖難的不就是他兒子嗎
秦始皇嬴政德行。
朱元璋
他就樂意
怎么了
“朱元璋為什么這么干的心理活動呢,我們也不知道,不過他本人在這,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問問他本人,雖然他本人不一定愿意說。”
“總之呢,皇位就這樣來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手里。”
“剛剛也說過了,朱允炆上位以后皇位屁股還沒坐熱,他就開始搞削藩了。但是針對朱允炆削藩這一行為,也不能說他削錯了,只能說他太急切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其實就有點忘了初心,雖然他對自己手下的官員都約束得很嚴厲,只給一點點錢,敢貪污就弄死,但同時他又放任自己的兒子欺男霸女魚肉鄉里。”
“朱元璋封的那些藩王,大多數其實是德不配位,早該被收拾,但朱元璋一直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到了朱允炆這,他開始削藩了,但是前面說過,為了讓朱允炆順利即位,朱元璋殺了很大一批人。”
“而這批人恰好大部分都是武將,甚至是十分得力的武將。當然朱元璋這么干確實是有他自己的考量,選擇朱允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朱允炆的母家不會形成龐大的外戚集團,但不會形成龐大外戚集團的同時也意味著,他沒什么強硬的后臺,想要順利即位,只能殺盡威脅。”
秦始皇嬴政結果前朝的威脅是殺盡了,把自己的兒子給漏了。
“但是朱允炆他削藩的方式有點太直接了,削藩固然沒有錯,這事進行得越早越好,但他一上來就是直接把人家廢為庶人直接流放。廢為庶人就算了,他還不是一次進行的,他還是一個個進行的。”
“而且這里面還有個很冤枉的人,就是湘王朱柏,其他幾個藩王確實是不怎么干人事,但是朱柏算是實打實的冤死在了朱允炆手上。而且朱柏是這場削藩受害者里唯一的賢王。關鍵是削藩削到最后,作惡多端的一個沒死,唯一一個賢王倒是讓朱允炆弄死了。”
秦始皇嬴政精心挑選的繼承人。
漢武帝劉徹這算什么無效削藩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被人反了,這不是自找的嗎
“面對朱允炆的種種動作,朱棣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而且朱棣本身自己打過的仗也不少。但朱允炆這邊明顯的就是一個無人可用的狀態,而且在這個時候他還下了個旨意,勿傷其叔。”
秦始皇嬴政該狠的時候不狠,不該狠的時候瞎狠。
“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本來朱允炆這邊就沒什么武將可用,加上他這個人還有一點重文輕武,完事他還下了這么個旨意,理所應當的,朱允炆的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被朱棣殺進了都城。”
“但是不得不說,朱棣當皇帝確實比朱允炆要成功很多,至少朱棣做事他不優柔寡斷。而且他跟朱元璋一樣,一門心思往北邊打,朱元璋在位的時候總
共往北邊北伐了五次,朱棣同樣也親征了五次漠北,可以說父子兩是一脈相傳的愛上戰場。”
聽到這,岳飛本就不太開朗的心情變得更加郁悶。
北伐北伐。
都能北伐。
諸葛亮可以北伐、太祖皇帝也可以北伐、就連后面的明朝都在一門心思的北伐。
只有他。
只有他不能北伐。
那天上完課以后趙構跟瘋了一樣拼命的召岳飛回去。
要是放在平時,岳飛肯定就聽命回去了。
但這次他只回了趙構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岳飛不明白。
為什么他們寧愿跟金人低頭也不愿意自己挺直了脊梁骨。
不過他也不需要明白了。
其實言羽陽說的一點都沒錯。
趙構從沒對他北伐給予過什么支持。
但沒人說過,北伐一定要有來自皇帝的支持才可以北伐。
昔年祖逖能憑借一己之身組建軍隊收復失地。
今日他岳飛也同樣可以。
左右趙構往后也不會給予他什么助力。
那他聽不聽趙構的,好像也沒那么重要。
他只要能把金人趕走。
就可以了。
趙構如果真的一門心思鐵了心要殺他。
那他也不會反抗。
岳飛自認無論是言羽陽嘴里的他還是如今的他。
都已經足夠對得起家國天下,對得起公道大義。
他問心無愧。
也自認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