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本來就沒啥團隊意識,而竇建德也這邊的組織籌劃人才也欠缺,一直沒能好
好地分編重整,在遇到大戰的時候,這些短板就暴露出來了。
后世的軍隊都會強調組織紀律,團結意識,如果沒有這種必備的素養,那么就算人多,有時候也討不了好。
而這時的夏軍很明顯就是散沙一團,餓著肚子站了一上午,很多人的體力和耐心都被消耗干凈,這會兒干脆蹲下或者坐下休息了,還有的小兵口渴了,去岸邊喝水。
而且,因為在被竇建德收編前他們都有自己的小團體,這會兒就又聚在一起,甚至還因為水源起了爭執,在那推推搡搡起來。
李盛看得目瞪口呆,這真的是軍隊嗎
一直在觀望的李世民見狀,立刻讓宇文士及率領三百騎兵到夏軍陣前奔馳查看,如果夏軍能立刻組織起陣列防護反擊,那就說明他們士氣還在,讓騎兵撤回來繼續耗著;
相反,如果夏軍慌不擇路軍心潰散,那就說明已經到了發起攻擊的好時候。
事實證明,李世民對于軍心的把握很準的,這邊宇文士及剛一沖過來,夏軍就慌了。
眾所周知,相比與站姿,蹲下或者坐下,是很難立刻擺出防守攻擊姿勢的,而這會兒盤著腿喝水的夏軍就是這個情況,看見敵方的重騎兵過來,哪里還想到要結陣反擊,都是往后跑。
李世民見狀,立刻下令發起總攻,他親自帶領玄甲軍沖向對方的中軍大帳。
李世民只帶了三千重騎兵精銳,他的目的一直都是竇建德本人,而不是跟夏軍血拼。
按照后世的笑談,別說是十萬個人了,就算是趕十萬頭豬羊,剁十萬棵大白菜,那都得搞一會兒呢,如果唐軍跟夏軍正面對沖,那就是在用人山人海來消耗重騎兵的血條,這是最不劃算的買賣。
所以,李世民直接帶著騎兵精銳直撲竇建德方向,夏軍軍心散漫,只要統帥被擒,就會不戰而敗。
竇建德也是沒運道,唐軍騎兵沖下來的時候,他正與百官在大賬開會,聽聞唐軍殺來,急忙號令己方騎兵迎戰,沒辦法,玄甲軍這種級別的騎兵對上普通步兵,說一句砍瓜切菜毫不為過,只有騎兵還能勉強與之一戰。
而這時候夏方的文武官員正從大賬中出來,迎面就遇上了一身重量級裝備的玄甲軍,于是紛紛逃命,夏軍騎兵也不敢沖撞了他們,于是就避開這些大臣給他們讓路,再有往回跑的步兵,一時間夏軍中一片混亂。
好歹竇建德身邊還有幾個忠心將軍,一看勢不能轉,趕緊護著主公往外逃去。
夏軍畢竟人多,也有一部分精銳部隊,這會兒反應過來收攏殘軍來抵擋唐軍,前面的竇抗部進攻稍有不利,竟然被逼退了幾步,李世民見狀趕忙帶軍過去幫忙,又把戰線壓回去。
李盛眼角瞥見了旁邊的淮陽王李道玄,暗嘆一聲又是個打仗不要命的主兒。
李道玄是李世民的堂弟,比他小五歲,等他懂事的時候,李世民已經是頗有聲名的小將了,于是他從那時起就對這個堂哥很崇拜,是二鳳的小迷弟。
后來長大了隨軍出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