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方對峙,第一場交鋒就這樣落了下風,頡利心中不樂,而伴隨著突厥一方對李唐如此決絕態度的不解和驚愕,這場談判的的主導權已經慢慢轉移到了李世民一方。
李世民在馬上看著對面的頡利,雖然心里恨得咬牙,但眼下很明顯不是開戰的好時機,他登基時間還短,昔日齊王與太子的舊勢力還沒有完全收復,且中原久經戰亂,百姓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頡利,我大唐與突厥簽訂盟約,兩房交好,你為何背負盟約,屢屢侵犯我大唐邊境”
頡利剛才被下了面子,這會兒就有些惱羞成怒“盟約那是你父親,如今的上皇陛下在位時候的盟約了,如今你唐朝換了皇帝,這盟約,自然也就不作數了”
李世民如何上位,他也知道些許,如今兩軍對壘,他本意是想給李二添點堵,如果能動搖軍心,那自然更是意外之喜。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對面好像一點情緒波動都沒有李二旁邊的那個文士裝扮的人,甚至還輕輕笑了一下
長孫無忌勾勾嘴角,這些人,不知道陛下登基當日是何等天象,才出此狂言,如今長安城內,上至世家高官,下至販夫走卒,都知道他們陛下那是天命所歸,這頡利還在這里挑撥,真是可笑。
但是心理未免又覺得有些可惜,那天的祥瑞景象太過神異,傳到突厥這邊,都說是他們陛下殺兄逼父得位不正,因此才編造出這些話來哄人,都不肯信,若是那天的景象也讓這些突厥人看見了,那收復突厥又添一分把握。
李世民聞言不但不生氣,反而放下心來,頡利這么容易被激怒,可見突厥形勢確實不樂觀,今天這場仗是絕對打不起來的
于是他的態度更加強硬起來“可汗這么說,是一定要與我大唐為難了”
頡利不屑地冷笑一聲“我若偏要為難你,你又當如何”他已經得到情報,李唐兵力不夠,真要打仗,是毫無勝算的。
李世民眼睛都沒眨一下“若可汗執意如此,我等也不懼。”
說罷,他朝著后面一揮手,后面的長孫無忌兩指做哨放到唇邊。
只聽得一聲唿哨,渭水河邊的山坡上響起轟然一片叫聲,頡利不由得大驚,抬眼看去,沿著一片山坡,盡是唐兵,人影重重,看不清到底有多少大軍,最前面的一排半跪,后面一排站直,都已經是嚴陣以待,人披甲,箭上弦,儼然一幅要立刻開打的樣子。
怎么可能不是說長安城內沒有多少兵力嗎這一堆人都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實際上,李世民是故布疑陣,一字長蛇陣排開,后面再安排得緊密一些,根本看不出來有多少人,再在后面搞點花活,就會給人一種人很多的錯覺。
頡利手里拉著韁繩,拽住有些不安的馬,面子上很有些下不來,他本意不想打,只是想勒索錢財罷了,但現在李世民把話都撂在這兒了,他不接的話就好像怕了一樣。
李世民看著他的臉色,主動遞了個臺階,畢竟
他的目的是求和而非引戰。
“突厥于我大唐,自當年晉陽義戰便多有襄助,這數年來也算是敦睦鄰邦,戰事一起,難免傷了我等情誼,可汗可愿詳談”
李世民是一邊捏著拳頭一邊擺著笑臉說這些話的,天知道他有多難受
當年他還是秦王的時候,那會兒受太子和皇帝打壓,和李淵的關系也緊張,但是李淵為了躲避突厥要遷都,他都敢直言上諫請兵與突厥一戰,而今,他自己登基坐了天下,卻顧慮中原百姓不能發兵,要在這里和突厥虛與委蛇,說些自己都不想聽的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