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六年冬,李世民病重。
當年能拉動大弓一箭射穿敵人,能縱馬疾馳三日不卸甲,聲名威震海內的唐王李世民,如今卻病弱地躺在床上,連拿筆的力氣都沒有了。
他強撐著參加了最后一場大朝會,召見了朝中眾臣,當著所有人的面鄭重地把軍國大事托于太子李治,然后便倒了下去。
太醫署日夜看護,點燈熬油地翻醫術找方子,但李世民的身體還是一日比一日衰弱下去,在身體好一點的時候,他叫來李治,吩咐自己的身后事。
“自隋以來,中原戰亂頻頻,百姓苦啊,這幾年日子好不容易才好過了些,雉奴,你要愛民。”
只是說了這短短的兩句話,他便急促地喘起來,旁邊的李治趕緊端了溫水來喂給父親。
“陵寢是早就安排好的,你母親昔日重病,握住我的手交代我要親賢遠佞,要依山建陵,我答應她了,如今,我也要去見你母親了,只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告訴他,承乾的事,你大哥犯了大錯,但是你們終究是兄弟,你要看護他,朝中總有投機的詭人,說不得便會自作聰明做些什么來討你的好,你不必優待承乾,只是也不要讓別人欺負他,害了他的性命。”說完這些,李世民已經累極了,便閉上眼睛歇息一會兒。
李治的眼睛早就紅了,這會兒再也忍不住,一邊死命點頭,一邊撲到父親的床邊哭起來。
長孫皇后在他十一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自從皇后去世,年齡尚小的公主皇子們都是由李世民帶到自己的寢室親自帶大的,他和父親在一個宮殿里住了許多年,連騎射都是父親親自教的,感情怎么能不深
還記得當年母親去世時候,他和妹妹整日地哭,父親晚上抱著他們哄,但是他也記得,哄完他們后,父親明明也是眼角泛紅腮邊帶淚。
父親的手在旁邊摩挲,最后搭在了他的背上“別哭,雉奴,你是要撐起國事來的人,我去后,你要勤政愛民,更要保重身體,當年你母親去后,颯露紫帶著你和你妹妹來看我,讓我振作,你也要振作啊”
提到颯露紫,他又努力地歪過頭看向窗外“颯露紫還在這嗎”
李治抬起一張掛滿淚水的臉,胡亂扯了一張帕子抹了一把,然后點點頭“從那一日,颯露紫便日夜都在太極宮了,我已命人把旁邊的配殿收拾出來給颯露紫住著,但是它不肯,只是執意在院子里待著,沒法子,兒臣只能在院子里搭了一間帳篷,颯露紫晚間便去那里休息。”
說到這,他又抬眼望了望外面,看見紫色大馬還是雙目炯炯地看著殿內,起初颯露紫是想進來趴著的,但是醫者說怕屋內氣流雜亂不利于病人,颯露紫便自己出去臥著了。
“抬我去窗邊看看。”他知道颯露紫每天下午都要來這邊窗戶看著他,一看就是半下午。
從窗戶里看到熟悉的大紫馬,李世民的眼里漾出一抹笑意,他這一生,雖說父子兄弟親緣淡薄,但他另有一份大運氣武德初年他征伐薛舉,朝中
購置大量馬匹,颯露紫就這樣來到了秦王府,從青年時起,陪伴了走過了三十余年。
颯露紫實在是助他良多。
戰時,多次救他性命;玄武門事后,正是暗潮洶涌的時候,颯露紫在太極宮前以漫天紅云定下了他的正統天命;就連聯姻吐蕃,颯露紫也是不畏辛苦千里奔波送嫁,松贊干布為此順服這許多年。
他這一生,何其有幸
想到這,他轉過頭看著面前的兒子“雉奴,你知道,我的陵寢中是給颯露紫留了位置的,若有朝一日他去了,便把颯露紫安置在我旁邊;若他是羽化登臨沒留下軀殼,你也要把我安排好的那些東西都放進去,颯露紫愛美,連珠鏈與頂珠不搭都要不高興,又脾氣大,又喜歡吃喝,斷不能委屈了他。”
李治頓首拜下去“兒臣必遵父命。”
“把我的床挪到窗前吧,我自知時日無多,也想多看幾眼我的好伙伴。”
若不是怕有人攻訐雉奴不顧念皇父病體,他其實是想讓颯露紫進來的,但是,他要為雉奴的將來考慮,他要讓自己的孩子,平平穩穩,名正言順地坐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