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這其中有多少拉扯和交鋒,總之,在早春二月,后位已定。
“鐘祥世族,毓秀名門,性秉溫莊,度嫻禮法。柔嘉表范,雍肅持身。茲仰承慈壽皇太后懿旨,以孫氏為皇后。”
奉命去孫家傳旨的太監是司禮監的,此外另有禮部官員隨行,李盛在宮里待得無聊,也跟著去了,不過他跟這幾個人不太熟悉,倒是后面跟著護送賞賜的侍衛里面有個眼熟的,他很不見外地躥上了人家的馬,趴在了前面跟著去了。
騎著馬跑起來的時候,風還是有點冷的,李盛想找個轎子進去,看了一回,都是騎馬的,就連看起來有些胖墩墩的黃錦,騎在馬上也是很輕松。
明朝的太監們跟后面清朝還不大一樣,自從三寶太監下西洋立了大功,宮內太監們都以這位老前輩為榜樣,太監怎么啦老朱家皇爺們就愿意用咱們
明朝有織造太監、督軍太監、秉筆太監等等,都是正經有品級的內官,只要肯上進,職業天花板很高的
李盛找不到轎子,于是伸出爪子把人的斗篷拽過來用爪子按住,擋在自己前面了。
侍衛低頭看了看,沒說話,皇爺從安陸來北京城的時候他也隨行,眼看著一路上昭昭在武定侯郭勛馬上待了一路,當時昭昭還要往人家懷里鉆呢,這會兒只是拽個披風,挺客氣了。
孫家早接著了喜信,擺香案跪迎圣旨。
圣旨念完,孫念剛站起來,就被一只大毛團子撲過來,她下意識接住,然后笑瞇瞇地順順貓毛,還把路上沾帶的一點泥點擦掉。
“臣等告退。”
黃錦過來請安,行禮后看著昭昭,這祖宗難不成今晚上要住在孫家了
李盛轉過頭來沖著黃錦喵嗚叫了一聲,然后又把貓貓頭埋進了孫念的懷里。
得了,黃錦只能自己回宮復命了。
“黃公公,昭昭竟也認得皇后娘娘嗎”
黃錦瞥他一眼,哦,禮部的人,喬尚宇的同鄉,喬尚宇是吏部尚書,楊廷和的死忠,他師傅的名號更響亮些,是楊一清。
楊一清十四歲鄉試中解元,十八歲中進士,相比四十幾歲才中舉的張璁,這位可稱是少年英才。
他歷經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歷任兵部、戶部、吏部尚書,兩次入閣,位極人臣,且此人還是個實干派,“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羽書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機宜”。
既能入中樞謀劃天下大事,又能親赴邊關督促軍事,文德武功,出將入相,是個全才人物。
此時他正賦閑在家,得知朝中爭端后,便對喬尚宇道,只怕最終還是要依著皇帝來。
喬尚宇不肯聽從,到現在仍然是護法派的支持者。
看見是對面一派的,黃錦就呵呵一笑“皇爺的事,怎么輪得著咱們這些奴婢說嘴。”
自然也輪不到你說嘴。
把人氣了個半死,你是奴婢,我可是大臣,誰跟你“咱
們”啊你這閹人是不是在罵我
李盛看著那邊,忽然從腦子里想起來,楊一清是在嘉靖三年才被起復的,那時候是因為楊廷和被免官,朝廷需要有人挑大梁,但是現下完全可以先把人挖出來啊。
不過朱厚熜前陣子才派遣官員賜金幣慰問,楊一清謝絕,知道兩年后才正式啟用的。
李盛召喚系統,查了查,嘉靖三年十二月,朱厚熜是以少傅、太子太傅起用楊一清,不久便改任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督促軍務。
現在楊廷和仍在朝中,楊一清若要入朝,最好便要避開這些紛爭。
楊廷和固然大權獨攬過于偏執,但是經略治國之才是毋庸置疑的,當年武宗荒唐,但朝中事卻絲毫不受影響,由此便可知楊廷和的才能了。
不到萬一,李盛也不想朱厚熜把人逼走,一來名聲不好,二來嘛,這么好的打工人可遇不可求啊,大明朝這艘船已經有些沉重破敗,如今可不是起內訌的時候,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同心抵抗外敵啊。
那么楊一清便可以往邊地去鎮守練兵,回頭把京中的武勛子弟弄過去跟著歷練,也是一件好事,沒辦法,土木堡之變,折損了不少武官,下面的后備力量得提早準備啊。
還有王陽明、也就是王守仁,這位大佬在寧王謀反一事中立下大功,但是平叛大功卻并未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被疏遠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