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部尚書彭澤上疏后,皇帝似乎很認同他的觀點,對他的奏章進行了長篇批示,且在朝堂上對科道官以后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
“從此以后,科道官員今后上疏,除大奸大惡機密要事,余者皆從公會本具奏,不許挾私沽名,抱怨市恩,中傷善類。”
相當于把科道官員的特權給抹了一部分。
另外,又多次下旨勸慰楊廷和,派吏部官員去他的府邸看望,催促他趕赴內閣辦事,一次次地把楊廷和捧地很高,甚至在御旨中稱“為天下留卿”。
他安排這些事的時候李盛就在書桌上蹲好當鎮紙幫他壓著紙,看著小朱寫幾句就要運運氣,還要摸摸貓頭釋放一下情緒壓力,不到二百字,愣是寫了兩刻鐘。
李盛同情地用貓頭頂頂鏟屎官的手掌心唉,皇帝也不好當啊,掌權之路漫漫,其中苦楚心酸,也不少。
皇帝給足了面子,楊廷和也就接了這個臺階,順著便入閣理政。
楊廷和似乎是想展示一下自己寬廣的胸襟,剛一復職,就上疏勸皇帝寬恕史道升,朱厚熜感嘆“閣老實在寬厚”,便也從善如流。
這可惹惱了科道官員言官上奏是本職工作,何況史道升奏折中也沒說錯你老楊啊,怎么,別人能被參,你不能被參你被皇帝又是哄又是勸,完事兒了還要過來假惺惺地上疏勸皇上寬恕史道升,真是得了便宜賣乖
這事兒若是風平浪靜地過去也就算了,史道升平時確實也不太得人心,可偏偏彭澤哄著皇帝下令限制科道官員的諫議之權,還說什么“以免后人效仿”,你陰陽誰呢把整個科道一百五六十人都拉踩了一遍。
這可不是史道升一個人的事兒了,這是相當于往咱們言官臉上扇了一巴掌,怎么說咱們也是個重要職能部門,在大明朝舉足輕重,這場子要是找不回來,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無論是在京在邊的言官,都跟著沒臉
科道中很有一批年輕氣盛的御史和給事中,楊廷和在朝中積威甚重,咱們扳不動這棵大樹,還動不了彭澤了
于是軟柿子彭澤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彈劾言官們稱彭澤阻塞言路,壞祖宗之法。
言官勸諫,只對事不對人,怎么咱們彈劾重臣,就成了“以此邀名”了
彭澤不堪其擾,便也使出了辭職大法,他越是上疏辭職,朱厚熜越是溫言相勸,皇帝越是不肯懲罰彭澤,言官們就越是咽不下這口氣,攻擊地越猛烈。
兩下里打起口水架來,一時間,彭澤和楊廷和很有些狼狽。
李盛趴在書桌上,看著朱厚熜笑瞇瞇地擺開一排奏疏看,一邊看一邊心情很好地勾勾畫畫,給兩邊勸架,一邊安慰彭澤“愛卿忠貞良善,不必為此煩憂”,一邊又勸慰御史言官“卿等忠心,朕自深知”。
李盛伸出后爪撓撓耳朵,看著小朱笑得很不像好人,這哪里是勸和,簡直是在大聲說“打得好再繼續打啊越亂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