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趴在桌上抬頭看著小朱的神色,心知這是攔不住的了,立統與立嗣,皇考與皇伯考,這些敏感又致命的問題,終究要有個決斷,不然的話,總是這樣拿出來講,對君臣情分、朝廷精力,都是一種惡性的消耗。
張璁上奏之事,不知道怎么就傳了出去,皇帝竟要明稱孝宗為“皇伯考”,以興獻帝為皇考在,這豈不是顛倒綱常
于是當即便引起軒然大波,吏部侍郎何孟春下朝后連夜草疏,同禮部侍郎朱希周、戶部秦金、翰林學士豐熙等奮然上言,一日之間竟有十二道奏章,朱厚熜留中不發。
第二天,另有兵部金獻民、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商議,憲宗時百官伏哭文華殿,為慈懿皇太后的葬禮力爭,前人能做的事,我們如何不能
楊慎也在人群中,振臂高呼道“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于是幾十人邊說邊走,更是把正在下朝的大臣們攔住,大聲道“萬世瞻仰,在此一舉,今日有不力爭者,天下共擊之”
這就是道德綁架了,于是,更多的人被裹挾著一起往前共一百人左右,跪伏左順門外,大聲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
哭聲響徹宮禁。朱厚熜當時正在文華殿讀書,很快就聽到了這邊的喧嘩聲。
派內侍來這邊了解情況后,朱厚熜派司禮監太監過來宣旨,勸大家回去,未果。
朱厚熜在文華殿先后幾次派人去勸說,不但沒人聽,被派去勸和的楊一清和袁宗皋還被厲聲責問,一直拖到大中午,朱厚熜徹底火了,他拍案而起,就要叫錦衣衛軍校前去抓人。
別說他了,李盛的憤怒條也已經滿了,糾集人群威逼君王,裹挾無辜同僚,又把不同意觀點的人打成“奸佞”,堂堂大臣,在宮門一邊哭一邊叫先帝,這跟哭喪有什么區別
李盛對歷史了解不那么多,但是也知道,今日若是容下他們這樣哭叫,來日若有爭端他們一樣會像今天這樣來威逼皇帝,就像楊廷和多次辭職相威脅一樣。
但是看著已經氣紅了眼的朱厚熜,李盛還是先把人攔住,兩只爪爪按住他的肩膀把他按在座位上,然后一甩尾巴自己往左順門去。
他不能讓楊慎這幫子文臣形成哭求威逼皇帝的路徑依賴,但是同樣,他
也不能讓朱厚熜形成用武力用皇權用刀棒來強壓大臣的路徑依賴。
何況,他從早上就開了視角看,里面還有不少是被裹挾著去的人,若是皇帝先不管二七二十一大開殺戒,那這些人便會徹底倒向另一方了。
楊慎等人跪了一上午,但心里一股子氣撐著,精神仍在,他們哭聲稍停,就聽見墻頭上一聲響亮的貓叫。
是皇帝養的那只貓,明黃瞳孔金色皮毛。一大只蹲在墻頭上盯住他們。
李盛往天邊望了一眼,今天是多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