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人知道的那段歷史里,他僅比父皇多活了一年,只做了一年的所謂康郡王。
如果人的壽命是注定無法更改的,那便是他此生可以順利繼位,也只能做一年的皇帝,諸般籌謀辛苦隱忍,卻只有一年的皇帝可做。
太子氣餒,但又心懷希望,如果壽數不是天定,在后人知道的那段歷史里,嫡子十五歲的時候他便已經被廢被囚,也就是慶德三十年,從慶德三十年慶德四十九年,被圈禁了整整十九年,普通人怕是都要被熬沒了精神,更何況他還曾是一國太子。
若是此生他可以改變被廢被囚的命運,壽數未必會只比父皇多一年,父皇高壽活到七十多歲,瓊王更是活到百歲,往上數皇祖父征戰半生卻也活到了五十六歲,可見他們徐家人壽數都長。
太子大半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壽數上,只有小半在妻妾嫡庶相爭上。
妻妾不和,嫡庶相爭,這大概是富貴人家最尋常不過的事情,在皇家更是如此,但這些被天幕之人說出來,于他的名聲不利,于趙氏和長子更不利。
趙氏并非是有心機和手段之人,趙國公的嫡女,自小便是千嬌萬寵養大的,若不是為了他,也不會委身做妾。
他與何氏的婚事訂的太早,父皇剛登基時,連后宮都沒有冊封,便下旨定下了他與何氏的婚事,若不是這道圣旨,趙氏必定是他的正妃。
太子從前痛恨昔日這道賜婚的旨意,但如今卻隱隱生出幾分慶幸,趙氏若是他的正妃,長子也就成了嫡長子,一個被后世之人評為蠢出天際的皇孫,一個直接被父皇賜死的皇孫,他實在不敢想象這孩子到底做了什么,更不敢想象所謂鳳州之變。
這個孩子將來怕是只能不顯眼的活著了。
東宮變天了,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哪怕有殿下偏愛,側妃一脈也不會再風光了,太子妃娘娘那里才是熱灶。
太子妃很快就回過神來,一把攬住跑過來的兒子,掏出帕子給兒子擦汗“母妃在這兒,跑那么快做什么,瞧瞧汗都出來了。”
“兒子”只有八歲的皇孫徐和不理解母妃為什么還這樣淡定,“母妃不害怕嗎。”
“該怕的不是咱們。”
外頭天冷,太子妃把兒子帶到寢殿,盯著人喝了一大碗的熱姜湯,才囑咐道“不要操太多心,一切都有你皇祖父,咱們都聽你皇祖父的。”
徐和放下心來,點了點頭“我知道的,皇祖父最大,父王也要聽皇祖父的,皇祖父肯定會為咱們做主。”
太子妃慈愛的看著兒子,那個位置其實她從來沒替兒子想過,太子爺的長子或許真的像天幕之人說的那樣蠢,但阿和也不聰明。
太子是孝宣皇后之子,做儲君尚且如此艱難,何況是她的兒子。
太子愛重趙氏,趙氏雖沒有太子妃之名,但在東宮有太子妃之實,打從她入宮開始,趙氏那里她是管不到的,哪怕中午皇上連管理整個后宮的權利都交給了她,可太子還是打發人來提醒她,側妃趙氏和皇長孫、皇次孫都不歸她管。
太子妃曾為母子倆的處境憂心忡忡,但天幕接二連三出現后,反倒是平靜下來了,能過什么樣的日子從來不是她能說了算的,最慘也不過是像天幕之人說的那樣,和太子一起被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