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學一邊勸說皇帝將瓊王接回來,一邊主動替皇帝解惑答疑,比如細講鳳州之變,比如太子側妃趙氏傳奇的一生,比如接下來這一年將會發生的歷史大事件可以說是求生之意滿滿。
掌握了生死大權的慶德帝,一方面恨不得殺了這個與太子之死有關的后世之人,一方面又舍不得這么個知曉后事還能為他解疑答惑的人死,干脆把人拘在宮里頭,就關押在大興宮的側殿。
除了住處不同以外,所有的待遇都比照刑部大牢的犯人,已經不是粗茶淡飯了,是餿飯臟水,是不能蔽體的麻衣。
左右他也看出來,這個后世之人一心求活,哪怕吃些苦頭,也不會輕言生死。
比起是否處死這個后世之人,為太子和小七報仇,更讓慶德帝揪心的是朝堂。
眼下的朝堂,說是風雨飄搖都不為過,太子和小七死于一場查不出原因的爆炸,東宮一脈和老四脈已然交惡,東宮的皇長孫實在不堪,讓人留在城郊的園子里讀書而驅逐到皇陵,已經是看在已故太子的份上了,東宮余下的皇孫里,次孫也是太子側妃趙氏所出,是皇長孫嫡親的弟弟,而太子妃所出的孫兒除了年紀太小外個,還資質平平,根本不能服人,東宮可以說已經挑不出人來了。
老二雖掌有兵權,但卻是個老實厚道之人,沒什么野心,老五就是塊扶不上墻的爛泥,從小七往后的皇子們年紀都還小,尚未入朝參政,眼下能撐起來的便只有老三和老四。
慶德帝不敢賭,誠如后世之人所言,小七不惜粉身碎骨都要拉著太子一起死,一方面是為了替老四掃清障礙,另一方面也是不忿淑妃之死。
“同樣是被天幕之人預言將來會刺殺皇帝,太子之子傷了您的左臂,而淑妃沒有傷到您分毫,可結果呢,后者直接死了,前者卻只是被打發去守皇陵,不,守皇陵守了不到一年就被太子偷偷接回來了,將來等太子登基,這人便又能光明正大的出來了,而且以太子對趙氏的寵愛,說不定這皇長孫也會被立為儲君,成為下一任皇帝呢。
七王爺如何能忍,換誰誰忍得了,您以為四王爺就對淑妃之死毫無芥蒂嗎
高志學致力于挑撥慶德帝和除永豐帝外所有兒子的感情,尤其是現在奉命監國的三王爺和四王爺。
三王爺那里不好挑,但四王爺這里卻是一挑一個準。
慶德帝
雖然知道這后世之人的意圖,但卻也不得不信對方的話,淑妃死訊傳到老四和小七那里時,兩個兒子是如何反應的,他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卻聽侍衛處的人仔細描述過,而且小七在京師沒有府邸,召回京師后一直住在四王爺府,連這個裝和尚的后世之人也住在四王爺府,說老四一點都不知情,這怎么可能。
猶豫再三,慶德帝還是安排侍衛處秘密帶圣旨去瓊州,召瓊王速回京師,八千護衛軍可帶回,沿途侍衛處的人秘密保護。
瓊州。
消息閉塞的瓊州,徐琛尚不知道京師爆炸之事,只知道整個瓊州都在以自稱可能是他后輩的徐苗苗為中心高速運轉,包括他這個王爺,包括王妃,也包括母妃。
是的,母妃,除了導戲外,母妃還加入了徐苗苗的研發小組,是副組長之一,負責香皂的研發。
說來也是奇怪,徐苗苗只在他和王妃面前自曝了身份,對他和王妃也是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信任,王妃對徐苗苗亦頗好,信任有加不說,而且從不以規矩束縛,但徐苗苗沒有和王妃成為手帕交,反倒是和他的母妃成了要好的小姐妹。
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菜,白天的時候常常黏糊在一起也就算了,到了晚上,徐苗苗有自己單獨的院子不去住,偏偏搬去了他母妃的院子。
這倆人雖沒有互相稱呼為姐妹,但這相處方式卻與姐妹一樣,像他們靈蛇一族,同一胎里生出的兄弟姐妹也就只要幼年才會如此親密。
徐琛看著耿刺史呈上來的圖紙輕輕搖了搖頭,不止是他們一家,整個瓊州現在都在圍著徐苗苗一個人轉,耿刺史交上來的圖紙便是水利圖,是參考了水泥效果后畫出的圖紙。
前段時間,徐苗苗剛開始去學堂教課的時候,他和王妃還去旁聽了兩節。
王妃好像是聽懂了,但當時的情緒卻并非是全然的喜悅,還夾雜了些苦澀在里面,想來即便是聽懂了,也并不輕松。
而他天書也不過如此,那勞什子物理化學可比四書五經難多了。
徐琛甚至生出一種慶幸還好他不是投生在徐苗苗生活的年代,不然在學堂要學這些東西,還真是有夠讓人頭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