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賽結束,對于教練們來說還有其他活動,比如說將一些基本資料告知給對有天賦選手感興趣的u17的教練組,甚至是更上一層的其他職業教練,還比如說去網協登記一下今年參加全國大賽的選手成績,以及,按照慣例的,完成網球周刊國中組全國大賽的專訪。
立海大當仁不讓會在全國大賽專刊里占據很大一部分版面,而在采訪學生之前,先要采訪的是作為教練的仁王。以及,仁王也需要確認一下對學生的采訪尺度。
這是每年的慣例,仁王自己做選手的時候也接受過很多次采訪,立海大還有過專刊。不過今年他的存在多少讓立海大一年級正選們本身的光芒被遮擋了一些,算是不可抗力,因此網球周刊的采訪重點其實放在了他身上。
如果網球部內有很在意曝光率或者很喜歡在雜志上出名的人,那么仁王會去和雜志方提。但現在的網球部正選中沒有這樣的人。甚至仁王已經看到了雜志方的問題底稿和清單看著上面“神之子”的稱號,仁王忍笑讓幸村知道了估計又會生氣的。
但是,自己的外號要自己爭取呀。他這么想著,沒有提意見。
“幸村君是很可靠的部長。很多人在意的是他一年生的身份,但實際上他為了網球部付出了很多。包括訓練單的制定,對網球部正選和非正選的管理,他都會進行思考,并且向我闡述他的想法。”
“真田君也是很可靠的副部長,還是學校的紀律委員。他的打法很特殊,從小學習劍道也讓他在網球上有了另外的可能性。”
仁王對學生的描述較為簡潔。
他沒什么煽情的意思。立海大打出這樣的成績也沒什么煽情的余地。要說“為了勝利付出了很多”是可以的,說“為了勝利摸爬滾打戰勝了重重敵人”就有點虛偽了。
而網球招數的部分,他當然不會談得太詳細。他可以將學生的網球技巧和風格一一解析,但是在媒體面前說這個,他又不是瘋了。
提到毛利的時候當然也會聊到毛利轉學的事。轉學之前在四天寶寺的毛利,和轉學之后在立海大的毛利,似乎打法有了很明顯的轉變,給人的感覺也很不一樣。
毛利“天才”的名頭是在四天寶寺打出去的。他剛學習網球沒多久,是天才,很有活力這是從四天寶寺的隊友口中說出去的,于是隨著毛利的成績越來越好,名聲也就傳出去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負擔,讓毛利必須不斷進步著。一旦他的進步速度變慢,甚至只是不如他的隊友,那么,他原來的隊友們就已經有了這種感覺毛利是不是有什么苦惱,是不是不適應環境。
他們對毛利有著“預設”。
幸好毛利不是會被別人的期待所影響的人,更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否則太多人的期待也會成為負擔,會讓一些心思敏感的人超出負荷。
小仁王也沒打多久網球,但他自己不提,仁王也不提。立海大的隊友們,幸村和柳大概是
知道的,但他們都不是會將這件事對別人說的性格,私下聊也因仁王的存在對小仁王有額外期待,反而不覺得小仁王的進步足夠驚人了。
這其實也不是好事,一直在高壓下成長著,進步得不到夸贊,仿佛自己天賦平庸。但仁王仔細思考過了。他能承受這個嗎他自己是可以的,那么另一個世界的自己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呢
仁王雅治,不管是哪一個,本質上也是很自我的人。如果建立了自我概念,那么外界怎么評價也就不重要了。
只是在聊到毛利時,仁王還是想到了小仁王。他想,如果將“小仁王也只學習了半年網球”分享出去,那么他和白石比賽時這場失敗就變得“可以原諒”了,甚至大家對小仁王實力的預期也會下降。但這也是一種不公平。小仁王大概是不會愿意這樣的。
同樣的,不管是哪個仁王雅治,本質都是驕傲的。
當然也會被問到和小仁王的關系。
他和小仁王長相太相似了。
網球周刊和網協有點關系,但并不清楚仁王在網協中登記的真實姓名,因此詢問的問題也就保留在公眾好奇的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