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海大在全國大賽中唯一輸掉的一場比賽網球周刊的分析員專門寫了這場比賽,而叔叔也了自己的看法和相關的分析。
最明顯的事實就是,兩個人的實力本身有差距。于是整篇報道都是基于這個事實而產生的分析。在這個基礎上,網球周刊的評論員認為,小仁王表現得并不算差,在球場上沒有放棄過,在嘗試不同的方法追分,一直到最后也咬緊牙關硬拼了。
但仁王的部分,認為小仁王還有余地,還可以再燃燒一些。
“或許許多人,和他自己都認為,到那程度已經夠了。”仁王是這么說的,“如果他事后回想起來,不管什么時間,什么角度,都不曾遺憾,那么才能說是夠了。如果仍有不甘心,就說明還不夠。”
“當然,我對他會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他無法回應我的要求,會失望的不是他而是我。”
仁王在這篇報道里甚至沒有做太多的技術分析,因為“從我的角度會有太多私心,但我其實并不希望他完全按照我的希望去打球。”
這種說法很矛盾,但網球周刊的記者認為“這反而體現了asa這個欺詐師柔軟的一面”。
啊,是在把我當做什么招牌用嗎
小仁王在心里腹誹著。
他又想,那天如果他和叔叔談心,是不是叔叔就會收斂一點這真的不是表演型人格嗎
但他本心里又知道,或許叔叔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與他對話。因為沒辦法面對面說出口或者說面對面會是另外一種表達方式。
而那之后,原本他隱藏的,不管是比賽結果帶來的壓力和額外的情緒,又或者是不斷復盤去對自己實力和在比賽中的表現得到的自我分析,都誘發出了原本沒有的不甘心。
從叔叔的理論來看,這就是“還不夠”吧。
小仁王之前是不這么想的。不甘心歸不甘心,他真的覺得那天在球場上他做得夠多了。
本作者拿鐵不加冰提醒您無所不能的仁王君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但此時,他面對德川,身體不自主地產生了反應。他便恍然地想,啊,原來如此,本能在叫囂,所以他確實還可以做更多。
那就去做吧。
他已經對德川的實力有了評估和定位了不是嗎
提前想“這樣的對手也不可能贏”大概是錯的。去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去做所有能做的。
小仁王在這一刻本能運用起自己的精神力。
他這段時間精神力漲得很快。外界的壓力和內心深處意志被拷問本身就相當于精神力被不斷錘煉,而仁王用幻影和他打指導賽也在進一步用精神力去壓迫他。像是鑿井一樣,一下一下往下砸,去引出地下深處的水。
他選擇了現階段最能讓他發揮出實力的方法模仿仁王。
說模仿其實不太準確,用精神力去模擬的部分并不是單純的模仿,已經有了“幻影”的精髓。但小仁王的精神力強度和量都還不足以讓他真的進入“幻影”,而他和仁王本身就有很相似的部分,那部分不需要他刻意貼近,只要按本能去做就行了。
他在球場上回想起與叔叔精神力很貼近時的感受,再結合自己對德川的分析,不斷嘗試打亂德川的節奏,打破德川平穩的步調。
與從前的表現相比,他現在同樣是有些失控的狀態。
而失控帶來的是節奏的更不穩定,和攻擊力峰值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