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仁王認為自己并不是毫無機會。
他打算穩定比賽節奏,掩飾自己速度上的劣勢。轉變打法的毛利本身也不會將比賽節奏再提起來,因為在長高那段時間,他每次提高比賽節奏都會因身體平衡被打破,重心位置發生改變而身體難以自控導致發揮失常,久而久之毛利也會刻意將比賽節奏慢下來。也是因此他才轉變成全場型打法的。
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完全轉變了自己的打法并且彌補上了破綻,毛利無疑是個天才。但小仁王現在就是在賭毛利在轉變期時意識不到用原本的打法才是更有利的方式,也是在賭現在的毛利還沒辦法在兩種打法中肆意轉變。
而力量上的劣勢,主要來源于兩個人的體型差。不過小仁王能夠強行利用呼吸法達成一段時間內的爆發,于是關鍵點就在于爆發的時機了。
小仁王讓自己的開球像是試探。
他不斷揣測毛利會有的反應,并且調整自己的擊球方式。
毛利的習慣是開局不會馬上集中精神進行攻擊,因此他就算用試探的打法也不會第一時間處于劣勢。同時他將比賽節奏穩定在一個比較慢的頻率里。
在毛利看來,這個節奏雖然慢,但在他能控制的范圍中,正好他最近就在練習控場型打法,而小仁王如果要爆發就必然會提速,那這種打法對他來說也是有利的。
他不像小仁王那樣,在仁王的“感染”下已經習慣了細致分析并且精準建模的打法,只是憑借自己的網球感知在打球。小仁王開局的打法和對比賽節奏的控制對他的感知產生了迷惑效果,毛利沒有感覺到危險。
甚至第一個發球局,在拉鋸過后,小仁王逐漸表現出了“劣勢”。
幾個來回后,有兩個球反而是毛利得分。
第一局的第一個賽點,毛利也重新追上了比分。
之后小仁王稍微提了速,展現了一定的攻擊力,還是保住了自己的發球局。但毛利的發球局,他似乎又沒辦法像毛利那樣進行反擊,也沒辦法搶回賽點。
這在旁觀的人看來,是小仁王從比賽一開始就處在下風,差點被破發,仿佛沒辦法應對毛利的攻勢。
“仁王應該不會毫無辦法吧”來觀賽的丸井有些擔心。
前幾天才輸給小仁王的切原則非常納悶“為什么這樣打球和我對打的時候他不是攻擊性很強嗎”
“對毛利前輩不能那樣打啊。”丸井說著,看著切原,“你還不了解毛利前輩吧他很擅長控場,和你不一樣。如果對他用那種打法,反而會被找到破綻。”
“主要是毛利前輩能夠抵抗住仁王的攻勢。”他說。
切原聞言露出炸毛的神情“什么叫做和我不一樣”
而站在更遠一點,同樣來看比賽的幸村,則沉吟道“我覺得仁王另有計劃。”
“光從數據上看,仁王的數值相比毛利前輩處在劣勢,但并不是毫無機會。”柳翻著筆記本,“他的爆發狀態的數據我沒辦法搜集,我認為關鍵點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