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得習慣這個。”仁王說,“習慣競爭。”
“比賽,選拔,勝負。”仁王偏過頭,“想要成為職業選手,就必須讓自己時刻都處于競技狀態。”
“這種召集優秀選手進行集訓的方式,本身參與者就不是所謂的運動愛好者。”仁王說,“我要選出最優秀的選手,組成最優秀的隊伍,也讓他們擁有更多走向職業的可能。”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承擔不了壓力,或者發現自己并不想往職業方向發展,那么就放棄好了。”仁王說,“能讓他們認清楚自己,也不錯不是嗎”
比起比賽規則,反而是仁王的說法更加“殘忍”。
但他自己是退役的職業選手,是前任世界冠軍,那么他的說法便帶上了很強烈的,職業賽場的殘酷競爭的氣息。
龍崎便想,這就是職業選手嗎
那么越前南次郎當年選擇放棄是因為厭倦了這種戰爭嗎
如果讓越前南次郎知道龍崎教練是這么解讀他的退役的,他大概也會目瞪口呆吧。
畢竟越前南次郎是個絕對的天賦選手和大賽選手,競技只會讓他興奮而不會讓他疲憊。他退役是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在“無意義”的比賽上。而哪怕退役,他也在不斷和強大的選手比賽,只是他選擇了私下場合,避開了職業賽場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商業和政治成分。
其實仁王知道龍崎教練是怎么想的。
他甚至知道龍崎教練擅長怎樣的教學方式。
他對青學不了解,這都是越前南次郎親自告訴他的。
越前南次郎還沒回國,但今年國內已經遍布他的影子了網協來委婉地詢問仁王,這次集訓能不能讓龍崎教練加入,之后越前南次郎就直接給仁王打了電話,說了他的目的。
他就是要讓龍崎教練,親自感受一下仁王的“教學模式”,感受一下在這樣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人能有多強。
然后他再灌輸自己的教學理念,利用剩下半年時間想辦法培養一下青學的其他選手。
手冢已經被他親自教導過多次了,也被他安排了“巧合”和越前龍馬認識。下半年秋季地區賽之前,手冢會回國,參與集訓的同時也給關東的選手一次沖擊這是仁王默認的,他也知道手冢現在的實力。
在制定集訓計劃的時候,越前南次郎頻繁聯絡了仁王。
那時候仁王還和榊教練吐槽,說這家伙為了自己的小孩也算是
機關算盡,但就算這樣也不愿意走到臺面上,實在不知道在想什么。
“是在用委婉的方式和你交鋒。”榊教練說,“非要我來說這句話嗎”
“啊呀,如果我自己說,意思就不一樣了。”仁王就笑道。
“并不直接和你在教授學生上對戰,而是通過龍崎教練來達成間接交流的目的。”榊教練思考半晌,得出了結論,“asa,你和越前先生打過比賽了對嗎”
“推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