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等到了第三局,生氣的柳生打出了發球版本的鐳射光束。
這是他近期的特訓成果之一。他之前也發現鐳射光束這一招限制太大了,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接球,打出的球也只能在某個范圍內。這是因為他之前打出的鐳射光束都是抽擊球,還都是正手抽擊。
他練了一段時間,將鐳射光束范圍擴大到反手抽擊,并在半年前的練習賽上吸收了海堂的蛇球的營養,繼續開發自己的招數。
但又很快,他發現,就算開拓了鐳射光束的形態,本質還是抽擊也讓這一招有很強的局限性。
柳生嘗試著將這一招往其他招式上推演。
最先開發出來的其實是網前截擊版本網前的攻防都是速攻,將原本就很高的速度進一步提升不算太難的事。
將這一招推演到發球上是他前兩天才成功的。
發球最大的難點就是沒辦法利用球上原本就有的旋轉和速度。球飛過來時的速度看似是反向而難以利用的,但其實在原本球上施加適當旋轉就可以直接改變球的飛行方向,再往上疊加旋轉的力量能讓球進一步加速。
但發球只能靠自己。
用自己的力量,在球上疊加更多也更復雜的旋轉,去達到同樣的效果。
現在他成功了,他也在面對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對手時用出了這一招。
“鐳射光束。”柳生在打完這一球后忍不住說出了這招的名字,中氣十足。
配合上打出這一招時很難改掉的起手式
觀戰的人忍不住想,這一招真是太有既視感了。
“真的是特攝迷啊,比呂士。”小仁王小聲嘀咕了一句,腳下踩著小碎步很快來到了球的落點附近。
他對柳生的鐳射光束太熟了。
而發球區域本身也是受到規則限制的。
通過發球方式打出來的鐳射光束速度也還沒達到這一招的通常狀態。
是還沒完善的招數。
但他已經在面對我時使用了。
小仁王意識到了柳生的想法。于是他矮身,降低自己的重心后,用類似拔刀揮刀的姿勢回擊了這一球。
“流星抽擊。”他一本正經回應道。
忍足吐槽“你這都不是抽擊的手勢啊而且你突然變回去又變成手冢很嚇人的”
“這招只是叫做流星抽擊。”突然散掉幻影,用自己的招數回擊這一招的小仁王,在打完這個球后又幻影成了手冢。
他看了一眼忍足“這是讓你們加深一下我是仁王而不是手冢的印象。”
“那你就變回來再說這番話啊。而且我們一直都知道你是仁王,你變成手冢只是因為幻影這個招數。”忍足語氣還是不緊不慢的,聲調很低,吐糟得精準,“但這種用法,跡部他提前知道嗎”
“uri這是驚喜。”小仁王說。
拿鐵不加冰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