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一月,溫哥華已進入了雨季。
許嘉茗從天車站出來時,烏云飄來,蒙蒙細雨已落下。夏日艷陽還殘存在記憶中,陰雨天的濕漉就密密而來,時光就是這樣毫無情面可講。
沒有帶傘,她豎起了衣領,快步往目的地走去。
張雯雯坐在咖啡店里靠窗的位置,放下杯子時,下意識掃了眼腕表,距離約定時間還有一刻鐘。剛想拿起手機查閱工作郵箱時,就瞥見了正往咖啡館方向走來的人。
那人深色牛仔褲下是一雙利落的短靴,版型硬挺的沖鋒衣更顯身形高挑。手插在衣服口袋里,正等著路口的綠燈。
遠看著,張雯雯覺得這幾年她幾乎沒什么變化。也是,一個從未進過社會的人,能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張雯雯原本在國內供職于一家地產公司,工作了幾年,與當時的男友合供了一套房。后來婚沒有結成,她選擇了拿錢。當時工作也不大順利,她成了派系斗爭的犧牲品。心灰意冷之下,迫切想換一個環境,便出來深造。
為了拓展社交圈,積累人脈,她剛來讀研時就加了許多學校的社團,是在徒步俱樂部里認識許嘉茗的。
地產行業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在其中行走歷練過,對人的感知都格外敏銳。
比如三個小時的徒步,剛認識時,便有一個小時都在講澳洲讀書趣事見聞的同學。張雯雯擅長與人溝通,十分捧場的聽著時,余光就掃到了旁邊女生嘴角的笑容。
似是嘲弄一笑,轉瞬即逝。
她再仔細看去時,那人正戴著耳機,興許是她想多了。正要收回目光時,許嘉茗轉頭朝她笑了下。
很年輕而漂亮的一張臉,笑時還帶著些許的內斂。給她的第一感覺是,這人很單純。
聽許嘉茗跟領隊的印度人說話時,口語非常地道,她夸了句,真羨慕你口語這么棒,便打開了話匣子。
有錢人的生活總是形形色色,校園停車場內不乏超跑,在荷爾蒙最旺盛的時候,肆意與放縱,世界都能原諒你。還有一類人,穿衣打扮普通,談吐素養很好,別人不問不會主動透露自己的家庭隱私,接觸久了才會發現對方的家庭條件并不簡單。
許嘉茗顯然屬于這一類,但她更單純而坦誠些。
張雯雯以你也是剛來嗎,口語這么熟練有什么訣竅嗎為開場寒暄時,才知道她才大二,高中就過來了。
簡短的幾句話,張雯雯當下便了然,這與其說是單純,不如說是長著一張沒被欺負過的臉。
她便存了結交的心思,兩人關系并不是多么密切,但若徒步時遇到了,結束后會一起去吃飯。在外吃飯很難做到精準的aa,輪著請更合適些。不知是不是她多心,她請客時,許嘉茗總是去更便宜些的小餐館。
張雯雯的家庭條件一般,在國內時工作收入尚且不錯,不免被消費主義影響,購入過幾只奢侈品包。這不算什么,都別說接觸的富裕階層,身邊同事和朋友,誰又沒有那么一只充門面
呢
但她幾乎從未見過許嘉茗背過名牌包,在校園里遇見了,她總是背了個雙肩包,有時在咖啡店里吃三明治,有時上完了課正要去圖書館自習。
張雯雯都納悶地想,興許自己判斷錯了,她可能就普通家庭的孩子。畢竟這個城市也多得是中年夫婦帶著孩子過來,找個體力活糊口。
直到那一年的春節前夕,她包了餃子,說要給許嘉茗送去,才偶然去了她家。
那個區位與地段,租金高昂,許嘉茗住的還是一套單人公寓。裝飾簡單,里面的家具處處透著舒適與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