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不認同,然后燈籠鎮本身又還有那么多原本的燈籠,到時候,他們并沒有出現在新燈籠里,而是依然出現在舊燈籠里,那可怎么辦
燈籠的好壞既然能與人的生死掛鉤,那應該要特定的燈籠才行吧
這么想著,她又把小說看了一遍,注意到了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這下豁然開朗“原來是這樣啊”
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
她目光微沉,那么這個世界、這個天災,就有完全不一樣的解讀了。
她看向自己寫到一半的文案,思索片刻,全選,刪除,然后重新寫。
燈籠世界。
今天是正月十三,天氣很冷很干燥,但人們卻是心頭火熱干勁十足。
因為馬上就是十五元宵了。
每年的元宵都是四大派別爭奇斗艷的時候,尤其今年還是四大派別成立的五十周年。
所以今年的元宵更是盛大非常,人們都鉚足了勁想要拔得頭籌,把其他人、其他派別給壓下去。
為此,老手藝人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珍藏手藝最巔峰時期做的最好的燈。有的人甚至將這種燈稱為自己的命燈。
年輕人們雖然沒有這樣的珍藏,但也是從大半年前就開始精心準備,做出來的燈籠也是花了許多心血的。
小孩子們準備時間則沒有這么長,但也是用心地做了燈籠出來,而更小的孩子,則是由長輩做了燈籠送給他們。
燈籠鎮的人認為,燈有神,它能指引人們歸家的路,能給家里帶來光明和溫暖,能給生活增添色彩和樂趣。
甚至人們祈福的時候,也往往離不開燈。
帶著人們最美好祈愿的燈,叫長明燈,驅邪化煞增加陽氣的,叫做辟邪燈,能夠安魂定魄的,叫安魂燈。
燈不滅,魂不滅。
燈若在,愿常在。
所以,在元宵這年,虔誠地掛出自己準備的燈籠,祈愿未來一年順利平安,家人康泰,就成了燈籠鎮的慣例。
一個小院里,有兩個五六歲當的兄弟正坐在院子里,給自己的燈籠做精細處理。
他們的燈籠是紙糊的,除了支架用的是木頭,燈籠的一些裝飾用的是其他材料,其他部分,全部是紙做的。
哥哥做的是獅子燈,弟弟做的是兔子燈,都可愛極了。
一旁的老者笑呵呵地看著孫子忙活,自己則給自己的燈籠做最后的處理。
這是他年輕的時候做的,一頂工藝十分繁復,造型也十分復雜的鳳凰燈。
整個燈的造型就是一只鳳凰,體態栩栩如生,翅膀有合攏和張開兩個形態,在鳳凰腹中燃起燭火,整個燈便透亮如蘊含著熊熊火焰,活過來一般
。
受到熱氣作用,屆時只需將燈輕輕一拋,這盞燈甚至能夠短暫飛翔,飛翔時,兩條長長的尾羽展開,如同兩縷燃燒的烈焰,口中甚至還能發出清亮的鳳鳴聲。
當年這鳳凰燈做出來,第一次飛行的時候,也是引來驚嘆無數的,令他一戰成名。
如今,這么多年過去,這只鳳凰燈的某些關節處已經朽壞,骨架也不再輕盈,是飛不起來了,但拿出去展示還是可以的。
兄弟里的哥哥忽然問“爺爺,真的有燈神嗎真的會保佑我們嗎”
老人笑呵呵道“當然有,我們鎮能風調雨順這么多年,就是燈神再保佑啊。”
弟弟問“爺爺,為什么我們只能用紙,我也想做布燈,陳小葉就用很漂亮的布做了一條鯉魚燈。”
老人趕緊捂住小孫子的嘴“噓,這話可不能亂說,我們是紙燈派的人,當然只能做紙燈。”
“為什么要分紙燈布燈后街的那個王小胖,他們家就什么燈都能做,一盞燈上,也能用很多種材料呢。”
老人道“那是因為他們家沒有加入任何燈派,那樣他們是可以自由做燈,但他們家日子也難過,對不對”
小孫子想了下,點點頭“小胖好幾天都吃不上一頓肉,他一點也不胖,都快成瘦子了。他的衣服也只有那么幾件。”
老人點頭“這話我們在家里說說,出去了就不要說了。”
至于為什么會分派別,當然是因為,每個派別的人,都有自己認定的燈神的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