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眼中一亮,連聲應是。
這還是父親頭一次主動給他吩咐事情呢
沒等李白道喜,李客又回頭補了一句“明年若是豐收,可別忘了我乖孫女的功勞”
七娘垮了半晌的小臉登時又眉開眼笑。
李白“”
您就可勁兒寵吧。
小滿過后,芒種之前。
七娘的生辰便到了。
去歲的生辰是在到達揚州之前過的,沒滋沒味地吃了一份湯餅,乃是李白親手所做。七娘初時還感動了一下下,等嘗過味道,頓時就不感動了。
今年,離著生日還有兩天,李白便又開始躍躍欲試。
七娘很苦惱。
她覺得師父沒有做面條的天賦。
唐人的湯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要一手托著和好的面,另一手往鍋里撕片兒,片還得撕得薄。弱如春綿,白若秋娟,就是來形容這種面片兒的。4后世陜西的揪面片,便是這種美食的傳承。
李白去年揪面片活像是甩泥巴,今年決定簡單點,弄個索餅面條給七娘。
春日的槐葉冷淘是過節氣了,李白便想做一道經典的黃雛雞索餅。
七娘蹲在庖屋外頭,聽李白在里頭“叮叮咣咣”忙活一晌午,最后端出來一碗粗細不均的糊狀物。
李白抹汗“七娘,快來嘗嘗”
七娘“”
唐人對湯餅真算得上是情有獨鐘了,不僅生辰要吃,生子之后第三日,也會宴請親朋好友,叫做“湯餅宴”。在他們看來,吃湯餅是一種對孩子的祝福。
七娘曉得這個道理,不愿負了師父的好意,索性眼一閉心一橫,端著碗嘗了一大口。
李白很開心“好吃嗎”
七娘嚼嚼嚼,沒工夫說話只能點點頭。雖然師父的索餅賣相不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黃雛雞,和面條相比,雞肉竟然熟了
可喜可賀。
七娘咽下面條問“師父,這雞肉也是你弄的”
李白“不是,那是廚娘今晨弄好的。”
七娘“”怪不得。
小丫頭正琢磨著該如何委婉地告知李白,這碗索餅還是生的,跨院外頭傳來兩道興沖沖的聲音。
“七娘啊,快看阿翁給你做了什么好東西”
“七娘,我我我,我也做了。”
七娘心中一顫,僵硬著脖子慢慢扭頭看去
只見李客和李凝一人端著一只大碗,碗里盛著和李白所做如出一轍的湯餅。她都不用嘗,就知道一定沒熟。
父子三人滿含期待地圍在七娘周邊。
七娘欲哭無淚。
這是你們李家一脈相傳的獨門湯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