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倒是沒惦記首都是否寄錢過來。她心里對這個事兒有成算,不用惦記,早晚要來。
倒是對自己寄出去的稿子有幾分重視。
也因為這份重視,她親自來縣城寄出去的,用掛號的方式郵寄,就怕中途遺失了。
經過選擇,她寄給了首都的一家文學報。因為平時在廣播電臺讀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出自這家報社。
這類文章應該比較受歡迎。不過競爭壓力肯定也很大。
所以林安安只是一次嘗試,如果這家沒有回信,她就再寄給別的報社試試。
這次林安安的文章的內容只選取了二個人的經歷作為題材。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孫回,還有一個是金滿月的。
他們二人的情況都不同。
林安安的爸爸現役,卻不在身邊。身邊無人關心,無人依靠,每天都盼著能有一天見到自己的爸爸回來。她想著爸爸在外面保護別人,為什么不能回來保護她。
孫回的爸爸一去不復返。孤兒寡母,生活艱難。平日里還被人欺負,他不敢反抗,忍氣吞聲,只想讀書長大了,能替爸爸保護這個家。
金滿月的爸爸早年就參加部隊,殘疾退伍。建國后歸來娶了她的啞巴媽媽,生活艱難,養孩子也只養她一個。爸爸不愿意給組織添麻煩,說能活著就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不過都是用的化名。連林安安自己在故事中都取的化名姜小木。化名對別人是一種保護,對林安安來說卻是因為不想過早的暴露自己的狀況。要是真的能上報紙,等關鍵時刻,她就拿著報紙甩在那些人的臉上去。
不過筆名還是用的自己的名字,林安安。這樣也保證自己以后甩他們臉上的時候,更加有可信度。
林安安采用的是敘事的方法來描寫他們在家里的艱辛生活,描寫他們內心的想法。當然也不忘了贊美,贊美所有為了建設祖國而做出犧牲的人。同時加以一些正面的思想,比如雖然很苦,但是依然支持家里人的選擇。畢竟要上報紙呢,必須得有正能量思想傳遞。而且具備偉大精神的人正在經歷苦難的生活,也更容易打動人。
當然了,側重點還是描寫他們的生活的艱辛。
林安安有主人格的記憶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也富有感情,她自己寫的時候,都忍不住落淚。仿佛可以感受到主人格內心深處的渴望。她站在山頭迷茫的望著遠方,多么希望自己有媽媽,多么希望遠方的爸爸回來接她。多么想有個人疼她。
不過寫完之后,林安安就擦干了眼淚。不讓主人格的情緒影響她。
她并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寄了稿子出去,林安安順道去找小姑了。打聽一下小姑有沒有成功找后媽要到錢。
林小環這次是笑瞇瞇的出來的,看到林安安了,忍著內心的忐忑,愣是笑得燦爛,“安安,二嫂已經給我打電話了,答應給我寄錢來呢。哎,二嫂還是看重我啊。
”
林安安見不得她嘚瑟,道,是不是又安排你干啥虧心事呢
湖涂提醒您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林小環
這事兒當然得否認,“沒那回事,我這人也不干虧心事的。咱講究一個問心無愧。”說完趕緊轉移話題,“對了,你咋過來了,是不是來吃飯”
林安安搖頭,道,“上次說好了,我不去你家吃飯了。”她這人一向說話算話的。
林小環想著,是說好了,可誰讓家里人想請你呢
于是勸道,“今天既然來了,就吃點吧。之前一直去,這冷不丁不去了,讓人誤會。”
林安安聽到這話,頓時笑了,“小姑請我吃飯行啊。”不吃白不吃。
當然了,讓林安安笑的原因是,這說明小姑的心態也發生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