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條件苛刻,但是人家看了車之后,竟然就拍板要買了。
因為林安安這車實在是用得少,還沒經歷過什么風吹雨打。車也沒修過。品相還是保存得挺好的。
當即就要給定金定下來。反正中間還有一個在百貨商店的李
春芳做擔保,也不怕人跑了。
林安安爽快的就答應了。晚上回來和老林家人也提了一嘴。
本作者湖涂提醒您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老林家的人知道她這車賣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家里好不容易有一輛自行車呢,竟然就要賣了。但是能咋辦,本來也不是家里的。安安的便宜更別想著占了。
孫銀花道,“也好,等你去了首都能拿著這筆錢買新車了。”
林安安道,“干啥拿這個錢買我爸肯定要拿錢給我買一輛更好的。不止車,我還要買手表呢。”
她之前十幾年的虧欠比起來,這算啥錢到了她手里,是不可能再拿出來的。
聽到林安安這豪言壯語,老林家人一臉無語。
然后竟然有點兒同情林常勝了。遇著這么個會敗家的,他手頭那點兒錢還不知道夠不夠呢。
在等待去放寒假的日子里,林安安投稿的第二篇文章也順利的上了報紙了。
這第二篇自然也是軍屬,只不過軍屬角色也豐富了。之前主要是以孩子的角度來寫,以艱辛為主。
這一篇則加了母親和妻子這樣的角色進去。
比如母親對遠方兒子的思念,妻子獨自支撐家庭的艱辛,對丈夫的牽掛。還有共同對這個遠方的親人的擔心。比如雷雨夜里聽到打雷,都會以為聽到邊境打炮的聲音。整夜無法安睡。
從各個角度來寫軍屬。
林安安的想法是,寫文章首先不能千篇一律,特別是這種系列文章。第二點就是不能一直體現苦難,也得加一些暖心的情節。
所以雖然不如第一篇帶動人的情緒,但是第二篇文章的默默真情也是十分打動人的。
這也讓一些看報紙的人松了口氣。覺得這樣挺好的。要真是和上次一樣,就覺得這個心總是提起來了。
林常勝自然又是一番驚喜。
沒想到閨女又上報紙了。
他高興完,就安排小李,“手續都辦好了回頭拍電報問問來的日子。得讓人去車站接。”
小李道,“拍了電報回去,還沒回信。我待會再去拍一封去問。”
“嗯,這事兒交給你了。年底忙,我怕是顧不上。”林常勝倒是知道自己的情況,忙起來,那就容易忘事兒。
這事兒有人操心,林常勝就不用多費心了。就等著孩子進城了。
然后也挺恍惚,原來把孩子接進城里,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啊。以前怎么就老覺得不方便呢
不過這也就是一瞬間的想法,畢竟都過去了,孩子都要來了。多想也沒用。哎,還是太忙了,沒顧上啊。
林安安第二次上報紙的事兒,不止給她帶來了更多的榮光,倒是也給老林家人又上了一道鎖,讓他們真的認為林安安是想上報紙就可以上報紙的。
確信她送他們送報紙的那些威脅都是真的。嘴里雖然沒說啥,但是心里是越發服氣了。
有了這個能耐,誰能招惹她
老林家人已經在暗地里面猜測
,安安這要是去了首都,只怕老二兩口子都得被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