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看出來了,老大家就是專門拖后腿的。
被林長喜這么數落,林長福又不愿意了,覺得林長喜這是甩鍋。“現在就怪我兒子了是吧,馬后炮誰不會啊。你們都指望著老二,有城有軍不也是為了這個家才去討好老二的他們兩個孩子思慮不周那是正常的,我當時就想對老二吼出來的。他自己教不好孩子,怪誰自己孩子折騰自己孩子,咋就能怪咱們呢”
吳秀紅立馬道“就是,咋啥都怪咱家呢,咱家也是為了這個家好。老二家里家教有問題。”
林水根拍桌子,讓大家別吵了。“吵啥啊,反正老二和安安不管咋樣想,老二總是要給咱們養老費的。要不然他就是不孝”
孫銀花心里惴惴不安,但是聽到老頭子這話,覺得有道理。
反正老二甭管咋樣,總不能不管爹媽。
至于小輩們以后能不能得到老二的照拂關她啥事兒啊兒子靠不住,難道還能靠孫子
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孫銀花對家里孫子的偏愛,已經慢慢的變了味了。
她心里慢慢多了許多想法,總結起來就是,沒一個孝順的錢才是最可靠的。誰給她錢,誰就是好的。
她喊林長喜,“老三啊,還是給安安寫信,就說這事兒是老大家的胡鬧的,和咱沒關系哈。”
林長福和吳秀紅
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是林長喜也只能試試了。
首都這邊,林安安倒是沒關注老家的事兒了。基本上結果她也知道,林常勝不可能對老林家如何。
一來是親人,打斷骨頭連著筋是他們的傳統。二來就是他也不能對老林家人動手。
多半就是生個氣,帶孩子們回來了。至于以后對老林家人的態度,還說不準。
不過這些事兒對林安安是沒啥影響的。她可不怕林常勝和徐月英回來找她麻煩。
甚
至她還有心思準備寫文章投稿。叫姜小木進城記。
當時林安安寫軍屬文章的時候,她自己的故事化名就是姜小木。甚至當時為了不讓人知道自己是姜小木,她也沒寫后續。
現在事情鬧這一步,自然也不用擔心別人猜出來了。
不過林安安寫文章,并不是為了曝光自己在老家被如何苛待。事到如今,林安安并不需要通過這個事兒來獲取別人的同情憐憫。或者對老家那群人聲討。
她主要是想寫一篇文章,鼓勵更多像主人格那樣的孩子。生活在困境中,迷茫的人。
既然當初那篇文章反響不錯,那看到的人應該還記得。
林安安就準備寫后續。寫寫姜小木在勞動過程中,因為受傷,導致失去了干農活的能力。
這在農村是致命的。因為不能勞作就沒有糧食吃。
但是姜小木沒有放棄,勞動不行,她就決定學好知識。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于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其中各種艱難方式進學之后,終于憑借刻苦學習,學有所成。考了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全縣第一。其中少不了遇到了良師益友的幫忙,讓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也因為通過學習,她學會寫信,知道自己可以找誰幫忙。
她終于給父親寫了信,成功的改善了生活。
優異的成績令父親感到驕傲。于是她被接到了城里生活。
在這里,她遇到了許多朋友,好的老師,熱情的同學。接受到了更多的教育。
終于考上大學。
貧瘠的土地,經過精心的施肥,耕種。姜小木這一支獨木終于茁壯成長,長成了一棵不用依賴旁人的大樹。
這篇文章,她并沒有寫來城里之后被人如何欺負,著重于寫刻苦與努力,寫堅持不懈。甚至還寫了姜小木的學習渠道。比如廢舊的報紙,別人不要的舊課本。找機會就聽廣播。
展現姜小木如何獲取知識,如何開拓眼界。知道在困境中該找誰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