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喜看著報紙上面的照片,一聲不吭。
忙完了一天的審稿工作,程編輯才有空休息,喝喝茶,看看報。
林安安那張照片,這就立馬吸引人了。他倒是不認識林安安,只覺得這個孩子眼神堅定的樣子,這樣一個形象,偏偏長著這樣一雙眼睛,倒是很稀奇。以他的敏銳直覺來看,感覺是個有故事感的孩子。
等看到報紙上的內容之后,他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然后看著上面林安安的名字,程編輯一愣。
這一愣是因為,他對林安安這個名字是有印象的。前幾天才接到了她的投稿呢。
程編輯立馬仔細的看了起來。
然后再將林安安投稿的那篇姜小木奮斗記拿出來。
“發現兩人真的挺像。”
加上姜小木的故事本身就是林安安寫了。
很難不讓人懷疑,這個林安安就是投稿的林安安。而姜小木很可能就是林安安自己的故事。
難怪林安安說她來首都了。原來是被她爸接過來了。現在還考上了清大。
故事里,姜小木可也是考上大學了啊。
雖然沒說哪個學校,可作為內情的程編輯,這會兒心里清清楚楚的。
所以,姜小木的故事真的不是瞎編啊。人家真的讀書好,而且進城來考上了大學。現在還上了報紙呢。
程編輯一下子就激動起來了。
這樣真實中帶著戲劇性的故事,可太容易吸引人了。
現在大家都還在艱苦奮斗,建設祖國。多少人還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中啊。就需要這樣完美的結局,來鼓勵這些人。
就和他曾經看過的西方童話故事一樣。不管多少艱難,故事永遠都是完美的結局。
程編輯立馬決定,將姜小木的故事刊登。
讓曾經為姜小木牽掛的人看看這個美好的發展。
邊境軍區,姜越山開完會之后,才有空看看報紙。先看的軍事報紙,看完之后,又翻看了一些全國報。
看到全國各地熱火朝天搞發展,勞動成果頻頻,姜越山的心情是很好的。
他當初也是過了苦日子出來的,那時候侵略者還在這片土地上,別說建設國家了,就是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證啊。
還是現在好。只是想到了家人們,他心情又難免有些傷感。
無意識的翻過一張報紙,右上角一張照片展現出來,這是教育刊的文章。是有人考上大學了。
但是姜越山看著這張微微有些模糊的照片的時候,愣住了。
因為這張照片上的人,像極了他的小妹,姜玉畫。
當時他離家的時候,妹妹雖然才十歲出頭,但是輪廓與這照片已經很像了。就是人沒這么瘦弱。當初姜越山家里不算貧窮,還有錢讓他上學堂,讀過書。父母勤勞又有手藝,家里親族也多。小妹又是家里人都疼愛的,怎么也不會苛待她。
如果是后來遭難了,那妹妹成這樣倒是可能。
但是姜越山知道,這不可能是他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