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實驗室漸漸地都順利搭配上了計算機了,對于科研項目起到了大的作用。而且大家也不用為了這些實驗設備分心了,所以各個實驗室的實驗也陸續就出了一些成果來了。
首先是一群化學專家根據地質學家和農業學家的數據,搞出了適合這里的化肥配方。
然后又有一群化學家研究試劑染色,搞出了新型染色布料。
這些都是基礎的研究,對于他們來說,很簡單。
這也是姜越山一早就對他們的要求。希望盡快能出一些成果,特別是能立馬轉化成工業,進行生產,帶來收益的成果。
畢竟這里要養這么多人呢,總不能一直讓部隊補貼。部隊這里開荒建廠,資金其實也不是很充足的。
要養這些人,又要源源不斷的支持他們的實驗所需,這可不是小數目。兵團必須有進賬才能支撐。
所以讓他們先搞一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出來,先支撐起前期的開支。
等后期還要搞機械,搞煉鋼,高起床,半導體沒準以后還要搞收音機廠之類的。
輕工業和重工業都搞起來,甭管是日用品還是科技產品,都要搞。爭取早日反哺整個邊疆大地,也算對整個兵團的付出有所交代了。
這些人在寒冷的冬天在從事各種艱苦的工作,甚至還住在荒野的地窩子里面。
真的是吃盡了苦頭。
他們創下的收益,有部分可是拿來用于支援實驗區的建設的。
如今實驗區陸續出了結果,這可讓軍區領導都很高興,特別是負責這個事兒的姜越山,那更是有面子。有底氣。針對明年的計劃,他也很有底氣的提出了許多的安排。有這些人才在這里,他可真的是沒什么好擔心的。
他提出了開春凍土解凍之后,就開始選址挖地建廠。招工先從軍屬里面招。優秀照顧表現好的軍屬。
這事兒自然讓大家開心。這里建設好了,大家的日子也更好。
誰希望駐地一直都是荒僻的呢只是大家又要為廠建設在哪里來爭論一場了。因為駐地之間門有些隔著比較遠。廠房建得近一些,也能照顧到一些隨軍家屬。
姜越山道,“這事兒不是爭論就能解決的,這個要具體分析。回頭不是有專家根據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還有土質來選址嗎,按照這個辦法就行。總不能你們打一架吧。”
他開了口,下面的人哪里還好爭論。這個事兒是大領導負責的,可不能在這個事兒上面添麻煩。
然后姜越山又提起了一個培養技術人才的事情。
“以后咱們向著工業化靠攏,人才還是少了。得自己培養。現在學校的情況你們也知道的。所以我和軍長、軍政委商議,開一個培訓班,選一些可以培養的人進行培養。以后就算退伍了,這些年輕人也可以留在這里當工人。你們說是不是”
這可讓其他帶兵的首長們興奮起來了。
誰不希望給自己手底下的兵謀個出路呢在這么苦的地方駐扎,不止要隨時擋住境外的敵人,還要負責這里的建設。能出頭的人到底是少部分,大部分人都要退伍回老家去的。至于分配工作,真的沒那么多崗位。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工作。
現在要是能學個一技之長什么的,那可真好。以后手底下的兵也能更努力了。
這事兒姜越山自然也是和嚴軍長一起商量過的,兩人都同意這么干。
下面的人又很樂意支持。所以這事兒是一錘定音了。培訓時間門就安排在休息日。培訓地點就在軍區中學。反正休息日學生也用不著教室。就在那邊培訓。離得近的自己去,離得遠的營地,就安排車統一接送。一周也就那么一天,不耽誤什么。至于培訓期間門吃飯,就在學校食堂開火。
安排了培訓的事兒,又說起了參與培訓的學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