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給的,你還嫌少太貪心了吧”
“就是分一半給我。我好久沒吃了。”
議論聲、爭搶聲夾雜著電視機的廣告聲此起彼伏,在廚房洗水果的孱仔明忍不住先吃了一塊水果解解饞,等他切完,端著盤子出來,整個人呆住。
只見不大的客廳里,四個人形狀各一,有的躺在沙發上,有的軟趴在門框,有的扒拉著椅子,有的蜷縮在地上,他們五官猙獰,雙眼圓睜,嘴唇呈紫色,這是死不瞑目
孱仔明足足愣了好半天,嚇得手里的果盤墜落在地,他雙腿發軟差點摔倒,好在及時扶住旁邊的椅子,這一瞬間恐懼襲滿全身,他扯著嗓子喊了一聲,“死人啦”
同一時間,秦知微正在給警員們上一堂公開課。
她之前在各個警區都搞了演講,總部這邊也有不少警員心動。秦知微晚上的課早就座無虛席,他們輪不上,于是就向領導提議,也開兩堂公開課,讓他們也學習一二。
領導們經過商議,不能打消警員們的進取心,而且要秉持統一原則,分區都上了,總部不上,這顯然不合規矩。于是秦知微放假回來后,第一天就上了這堂公開課。
碩大的會議室,往常是警員們頒發獎章時才會用到的房間,現在是座無虛席,只要上午沒有案子的重案組警察和文職警察全部自發聽課。
“今天給大家分享芝加哥泰諾投毒案。1982年,一個12歲的小女孩覺得不舒服,她的母親以為她感冒了,于是給她吃了一顆泰諾膠囊,這是治療頭痛的止痛藥,每年銷量非常高,上市七年就占領美國四成止痛藥份額。第二天,這個母親叫女兒起床,卻發現女兒早已死亡。之后又發生幾起死亡案。法醫檢測他們的尸體,查出大量氰1化物。這是巨毒,01克就足以致命2。”
“這是一起無差別投毒案。雖然警方通過調查擬定了很多嫌疑人,但是最終因為缺乏證據而無法給其定罪。這起案子后,就衍生出許多類似的投毒案。今天我們來分享這類兇手的犯罪邏輯。2”
“1、隨機投毒,受害人隨機。
2、有詳細預謀和策劃的犯罪。兇手之所以選擇泰諾膠囊來投毒,是因為它的兩個特點不同于其他藥物,泰諾膠囊屬于非常暢銷的藥物,購買途徑比較多,易于操作。
泰諾膠囊被很多感冒頭疼患者服用,患者很容易因為鼻塞聞不到氰1化物獨特的味道。投毒藥物的選擇是兇手精挑細選過的,不是偶然。
3、不用親眼目睹受害人的中毒死亡過程,負罪感被減輕。
4、整個殺人過程中,自己負責了投毒階段,而醫生負責推薦藥物,護士負責取藥,受害人負責買入、服用藥物,兇手的邏輯里受害人很大程度上是在自殺,他認為自己是有罪,但罪很小,因為他是有幫兇的就連受害人自己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兇,負罪感很大程度上再次被減輕。2”
下面的警員們認真做筆記,就在這時,教室門被人從外面大力推開,周姐站在外面,沖秦知微焦急喊道,“秦專家,faker讓你現在到他辦公室。”
上這么重要的公開課,居然把老師叫走,底下警員議論紛紛。
孤寒羅記完筆記,“該不會出什么事了吧”
擦鞋高猜測,“這么急,肯定是大案。”
盧哲浩剛要接話,周姐又急匆匆折回來,“盧督察,faker也叫你過去。”
盧哲浩這一走,大家的議論聲像波濤洶涌的海浪幾乎可以將辦公室的屋頂掀翻。
“這次是什么大案啊我沒聽說哪個區發生大案啊”
“可能直接讓我們總區接手的大案。”
“綁架還是連環殺人案”
眾人七嘴八舌,說著誰也不確定的答案。盧哲浩到了辦公室,faker表情嚴肅,秦知微在看文件,等他進來,faker這才把案子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