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的這個時候,姜麗云雖然已經一心想要賺錢,但她見識有限,對這個世界也就不怎么了解。
后來她衣食無憂,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才知道八十年代都發生了什么事情。
有些人以為進入八十年代,老百姓就能自由做生意了,其實并非如此。
在八十年代初期,因為種種原因,政策曾經有過反復。
1981年1月,就先后兩次發出緊急文件,要求地方上“打擊投機倒把”。
1982年,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據姜麗云所知,1982年的時候,某地最早的八個體戶,被老百姓稱為“八大王”的八個人,就被抓了起來。
一直到兩年后,這幾人才被平反。
所以其實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大家才敢放開了雇人干活,再往前的話找多個雇工幫自己干,搞不好就被當成是在搞資本主義了
也是八十年代中期,為了搞活經濟,他們國家開始實行“價格雙軌制”。
在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國家都處在計劃經濟時期,當時所有的商品都由國家定價,價格很低,老百姓要購買商品,則需要各種票證。
商品價格低,企業的利潤就低,企業利潤低,就沒有生產積極性
那時候的生產力,根本就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商品一直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
為了盤活市場,國家在原有的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又建立了一個自由市場。
計劃內的商品依然按照計劃價格來,不在計劃內的商品,則按照市場價格來。
用他們生活中的事情來舉例的話,那就是城鎮人口拿著糧票去買糧食非常便宜,但如果他們不用糧票,自己花錢買計劃外的糧食,價格就比較貴。
豬肉、食用油、雞蛋也都一樣。
姜麗云現在買豬肉價格貴,是因為這時候的養殖業不發達,也是因為她壓根沒有肉票。
姜麗萍為什么一心想要嫁到鎮上去因為鎮上的人的生活,在七八十年代,就是比農村人要好很多。
當然了,這個時代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所以這時候,已經有試點城市全面取消各種票證了。
還有就是八十年代的倒爺,這批人其實不是簡單的倒買倒賣。
計劃內的商品價格很低,但不容易買到,想要批量購買更是非常難,需要拿到官方部門的批條。
那些賺大錢的倒爺,基本都在官場上有人,他們利用各種關系拿到官方批條,大量購買計劃內商品,然后再以市場價出售,自然賺得盆滿缽滿。
普通人的話,想當倒爺根本不可能
但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普通人也有一些賺錢路子。
姜麗云上輩子,就聽說過一些賺錢方法。
那時候有人在鄉下收了雞蛋,然后去大城市找那些用不完手上的糧票的人,換了他們的糧票之后,低價購買糧食
,再把糧食帶到糧價較高的地方,以市場價出售。
當然了,這時候買糧食還需要糧本,所以整個過程,都需要手上有糧票的人進行配合。
當時城市里一些老人,是吃不完供應糧的,他們又想吃雞蛋想吃肉反正用雞蛋換糧票這事兒,雙方都樂意。
姜利海如果愿意這么來回折騰,想發財不可能,但每個月多賺個二三十還是可以的。
他還可以幫人去大城市買東西,或者找其他的賺錢路子賺錢。
比如從大城市批發一些那邊比較便宜,但他們這里比較貴的東西,帶來他們這里出售。
當然,姜麗云并不指望能一蹴而就,任何事情,都是要慢慢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