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里一開始養雞的人家都賺得特別多,然后大家伙兒看得眼熱,就都開始養。
然后大概是今年年底,因為養的雞太多的緣故,雞肉價格暴跌,還賣不出去。
這個時候的人對肉食都非常渴求,其實對整個大市場來說,這么點雞很容易就能消耗掉。
可關鍵是這時候物流不行。
他們這里養雞養鴨乃至養豬,基本上都是供給鎮上的,最多也就是供給縣城,一般來說不會運去很遠的地方賣,老百姓也沒有這個門路。
而且運去很遠的地方賣,路費不便宜,雞在路上,還可能不小心死掉。
反正很多養雞的人都虧了。
白羽雞長大之后不能及時賣掉的話,是需要消耗大量飼料的,因為養雞的人多,飼料價格還非常高
她記得到最后,很多養雞的人家都把雞殺了腌制起來,留著自家慢慢吃,沒養雞的人家,也會去買一些便宜的雞腌制起來。
上輩子這一年的冬天,橋頭村很多人家家里,都掛著腌制好的雞,她家也不例外。
那會兒她每次回家,都能看到脖子上被系了一根繩子,然后掛在房梁上的咸雞。
那些雞看著就像是吊死在房梁上的。
腌雞肉挺好吃的,但架不住他們這里有些潮濕,她媽又舍不得做來吃吃到后來,雞肉的味道都變了。
不過他們也沒吃出毛病就是了。
姜麗云記得上輩子她二叔家是養了幾十只雞的,倒是隔壁馮家沒有養。
結果現在姜二叔還沒開始養雞,
隔壁馮家先養了
“雞肉大家都愛吃,不至于賣不掉吧”姜二叔道。
姜麗云道“就算大家都愛吃,也吃不了那么多,而且現在小雞和飼料的價格都漲了,養雞不劃算。”
在農村,養什么東西或者種什么東西能掙錢,大家就會一窩蜂去養去種。
如此一來,這東西就會供大于求價格大跌,養殖戶和種植戶就會虧本。
這樣的事情,真的屢見不鮮。
姜麗云記得整個九十年代,她父母就陷在這樣的循環里。
每次聽說豬肉價格漲了,姜瘸子就會去買小豬來養,其他人也一樣,然后等他們的豬養大,豬肉價格就下來了
姜麗云提醒過他們,但他們下次還會干差不多的事情。
比如西藍花剛傳到他們這里的時候,有人靠著種西藍花賺了不少錢,結果大家都去種,姜瘸子就在姜家自留地里種滿了西藍花
最后理所當然賣不出去,姜利海那時候吃西藍花吃得臉都快綠了,她那位前大嫂也罵了姜瘸子很久。
老百姓真的挺從眾的。
姜二叔其實是不愿意聽別人的意見的,尤其是小輩的意見。
但姜麗云擺攤掙了很多錢,是個有本事的
他開始琢磨要不要養雞的事情了。
姜麗云勸了姜二叔幾句,就不說什么了。
該聽的總會聽,不愿意聽的,她說再多人家都不會聽。
至于隔壁馮家姜麗云看了隔壁一眼,懷疑馮家會養雞,是被她和馮易刺激的。
她跟馮易在鎮上擺攤,每天都能掙二十出頭,當然她往外不是這么說的,只說自己一天掙十塊出頭。
十塊已經很多了,村里有不少人羨慕,還有人想跟她學做煎餃。
馮家自然也是羨慕的。
馮易從磚瓦廠離開后,雖然馮老二去了磚瓦廠,但他往家里交的錢比馮易要少很多,再加上馮老二和周巧霞生的兒子都還沒結婚,將來開銷很大
馮老頭和周巧霞,明顯是想靠著養雞賺一筆。
但很可惜,這時候養雞是賺不到錢的,只會賠錢。
不過姜麗云不會去提醒,而且人家小雞都買好了,她真要腦抽去提醒,也只會被人當成是嫉妒。
等等
姜麗云突然想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