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云雖然想到了要做炸雞賣,但并不著急。
賣炸雞跟賣煎餃一樣,也是要做準備工作的。
而且她賣煎餃可以擺攤,賣炸雞的話,最好能在鎮上租個房子。
姜麗云一邊琢磨賣炸雞的事情,一邊回到煎餃攤那邊,然后就見馮易不在,而一個總來買煎餃的人在跟吳小春搭話。
吳小春性格內向,別人不找她,她是不會主動跟別人說話的,但若是有人找她說話,她又肯定會回答。
這會兒那人問她問題,她就絞盡腦汁地在回話。
見到姜麗云,吳小春松了一口氣“我女兒回來了,你有問題問她吧。”
“你好,有事嗎”姜麗云笑著詢問。
“也沒什么事情,就是想問問你這口鍋是哪里買的。”那人問。
姜麗云道“這是別人從城里給我捎來的,他是哪里買的,我也不知道。”
“這樣啊”這人有點失落,簡單跟姜麗云扯了幾句,就匆匆離開。
等他走了,姜麗云問吳小春“媽,這人問你什么了”
吳小春道“就問我們豬肉在哪里買的什么的。”
姜麗云聽到這話,就知道那人必然是想要學著他們,跟風賣煎餃。
其實她這煎餃攤擺出來之后,有很多人想要學。
六七十年代,中國是經歷了嬰兒潮的。
姜利海、姜麗萍還有她,都出生在嬰兒潮時期。
而現在這個時間點他們這批人已經長大了。
偏偏這個時候,國內能的工作崗位非常少,因此有很多人無所事事。
就說他們橋頭村,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比比皆是。
換作以前,這些年輕人可能會乖乖種地,但時代變了,現在大家都想掙錢。
她們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吃過苦,也都想要錢,他們愿意干各種辛苦的工作,只要能掙到錢就行。
比如她上輩子去世的時候,姜利海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卻還是閑不下來到處幫人干活,橋頭村他和姜利海的同齡人,很多已經五六十歲了,依然在工地上工作。
而現在這個時間點雖然有像姜利海這樣覺得擺攤不好的人,但也有一心想要掙錢,樂意來鎮上擺攤的人。
養白羽雞能掙錢之后,村里人就一窩蜂去養,她賣煎餃能掙錢,別人當然也想賣。
這鎮上賣包子饅頭的小攤販,就有好幾個。
之前在村里的時候,就有人找上門來,想要跟她學做煎餃,只是被她拒絕了
現在有人打聽煎餃怎么做,想跟著擺攤再正常不過。
姜麗云不會主動教人家做煎餃,但說實話,別人要跟著做她是攔不住的。
上輩子她在鎮上擺攤,一開始賣的也是別人已經在賣的東西。
擺攤真的很辛苦,有些人干了一段時間就嫌苦嫌累不做了,而只要堅持,肯定能賺個辛苦
錢。
她是最先在鎮上賣煎餃的,客人更認她,她總歸比別人要有優勢。
姜麗云沒把自己的猜測告訴吳小春他們,見煎餃已經賣完,就開始收攤。
也就是這個時候,馮易回來了。
姜麗云看了眼他過來的方向,就知道他應該是去上廁所了,早上太忙,馮易都沒時間去廁所。
“麗云姐,你看好報紙了”馮易看到姜麗云就笑起來。
姜麗云道“嗯,看好了,我今天想去買一份報紙,你跟我一起去吧。”
“好。”馮易道。
姜麗云拿了錢,和馮易一起去買報紙。
路上,她看了看那些在路邊賣服裝的攤子。
她剛重生的時候,有想過賣服裝,但鎮上已經不缺擺攤賣服裝的人了,她又沒有合適的貨源,也就直接放棄了。
姜麗云上輩子去世前,他們的國家處在生產力過剩的狀態,有些東西便宜得過分。